動態訊息
規律運動、清淡飲食,為什麼還會得到大腸癌?
林先生平時規律運動、清淡飲食,健康沒什麼問題,參加糞便潛血檢查,發現陽性,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,竟然得到大腸癌!
戴好口罩,2023年防止感染肺炎黴漿菌,疾管署12個QA來解答
常見的症狀為喉嚨痛、倦怠、發燒及長達數週甚至數月的咳嗽。估計約有10%的人會得到肺炎。
第4期晚期癌症的另一希望:中西醫合療,有人活過10年
45歲女性在2017年得到大腸癌,轉移肝臟,術後化療和標靶藥物,同時中藥治療,至今6年,病情穩定。
台灣有意開放印度移工,外交部長吳釗燮在排燈節高喊「我愛印度!」
政府有意開放10萬名印度移工來台,遭部分民眾反對。外交部租借台北賓館給在台印度人,盛大舉行排燈節,吳釗燮部長高喊他愛印度。
復健科醫師教你這樣挑鞋,以免骨盆歪斜和脊椎變形
不合適的鞋會影響站立和走路姿勢,進而改變整個身體結構,可能導致骨盆和脊椎變形,引發脊椎側彎問題。
行政院支持中醫系招生維持每年365人,基層中醫希望總量管制入法
基層中醫師希望中醫系招生每年維持365人,總量管制,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口頭表達支持,但是,沒有列入法令,他們仍不相信。
規律運動、清淡飲食,為什麼還會得到大腸癌?
林先生平時規律運動、清淡飲食,健康沒什麼問題,參加糞便潛血檢查,發現陽性,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,竟然得到大腸癌!
戴好口罩,2023年防止感染肺炎黴漿菌,疾管署12個QA來解答
常見的症狀為喉嚨痛、倦怠、發燒及長達數週甚至數月的咳嗽。估計約有10%的人會得到肺炎。
第4期晚期癌症的另一希望:中西醫合療,有人活過10年
45歲女性在2017年得到大腸癌,轉移肝臟,術後化療和標靶藥物,同時中藥治療,至今6年,病情穩定。
台灣有意開放印度移工,外交部長吳釗燮在排燈節高喊「我愛印度!」
政府有意開放10萬名印度移工來台,遭部分民眾反對。外交部租借台北賓館給在台印度人,盛大舉行排燈節,吳釗燮部長高喊他愛印度。
診所傳真
王桂良:看我幫大陸富豪回春抗老
安法診所院長王桂良繼上海安法診所之後,在2022年到北京、海南島設立分支,是台灣西進大陸設立最多據點的醫療院所。
林耿立:沒車沒房的富有人生
每週看診6小時、每天睡足6~8小時,相信這樣的生活步調令許多醫生羨慕,松德精神科診所院長林耿立就是如此。林耿立除了在媒體宣導預防精神疾病,也在財經媒體分享自己投資理財的經驗。來到他的診所,一進門就能看到書櫃上擺滿財經雜誌,讓病人在候診的時間,能夠吸收最新的財經資訊。
張立人:用整合醫學幫自己減重,也治療病人
張立人因為工作壓力,變得肥胖,30歲就被誤認為中年大叔。後來,他學習整合醫學,改變飲食和生活型態,幫自己減重,沒有復胖,現在也以此治療病人。
許耕榕:幫助男人「性」福的救星
患有憂鬱症的男人如果不是家庭、事業、經濟因素,有可能是因為陽萎,這讓他們說不出口,覺得自己不是真正的男人。
陳欽章:顛覆牙醫傳統的牙醫創業家
「我從來沒想過要當醫生,」陳欽章談起自己的創業歷程,其實並不在人生計畫。
他原本想做建築師,因為考上台大,就選了和建築最相關的土木系,並且選修建築與城鄉研究所,朝著建築師的夢想前進。
陳勇利1:我把副業攻進虹夕諾雅谷關、礁溪老爺
陳勇利看到病人抱怨病痛、中藥藥味苦澀,便順應養生風潮,運用自己的醫學知識,把中草藥、西方花草,做成養生茶,2019年到2022年連續4年在「食品界米其林」的比利時iTQi大賽拿到冠軍。
王桂良:看我幫大陸富豪回春抗老
安法診所院長王桂良繼上海安法診所之後,在2022年到北京、海南島設立分支,是台灣西進大陸設立最多據點的醫療院所。
林耿立:沒車沒房的富有人生
每週看診6小時、每天睡足6~8小時,相信這樣的生活步調令許多醫生羨慕,松德精神科診所院長林耿立就是如此。林耿立除了在媒體宣導預防精神疾病,也在財經媒體分享自己投資理財的經驗。來到他的診所,一進門就能看到書櫃上擺滿財經雜誌,讓病人在候診的時間,能夠吸收最新的財經資訊。
張立人:用整合醫學幫自己減重,也治療病人
張立人因為工作壓力,變得肥胖,30歲就被誤認為中年大叔。後來,他學習整合醫學,改變飲食和生活型態,幫自己減重,沒有復胖,現在也以此治療病人。
許耕榕:幫助男人「性」福的救星
患有憂鬱症的男人如果不是家庭、事業、經濟因素,有可能是因為陽萎,這讓他們說不出口,覺得自己不是真正的男人。
焦點醫術
骨科名醫花世源重出江湖,一眼看出病人44年前舊傷
員榮醫療體系保膝大師花世源觀察彰化縣一名69歲男子,他在44年前發生車禍,近年來,走路一跛一跛,許多醫師要他建議置換人工關節。花世源一看,就發現他的舊傷,不必換人工關節。
林口長庚質子治療眼腫瘤,免摘眼球,視力保持1.0
林口長庚以質子治療治療近20名眼腫瘤病人,從26至66歲都有,平均52歲,都獲得控制,腫瘤不再生長,甚至縮小,眼球保留比例超過8成,超過半數病人視力保留超過0.1,更有1/5的視力保留超過0.5。
許耕榕:幫助男人「性」福的救星
患有憂鬱症的男人如果不是家庭、事業、經濟因素,有可能是因為陽萎,這讓他們說不出口,覺得自己不是真正的男人。
熊佩韋:不傷心也不傷腦的放射線精準治療
女性得到乳癌,已經夠傷心了。美國發現,1~2期乳癌病人因為接受放射線和藥物治療,傷及心臟,10年之後,死於心臟病的機率竟然高於乳癌,亞東醫院放射部主任熊佩韋使用導航螺旋刀,在電腦上設計擋塊、不傷心臟。
陳宏基:把腸道變食道的手術魔術師
小美(化名)在28歲那年,因為甲狀腺手術失敗,切除食道,不能進食,得從肚子上的腸造瘻灌食。後遺症使小美婚姻沒了,工作也丟了,生命走到谷底。
陳芸:創下亞洲單一中心小腸移植最高紀錄
亞東醫院副院長陳芸開創台小腸移植的醫學史,成績不輸國際
骨科名醫花世源重出江湖,一眼看出病人44年前舊傷
員榮醫療體系保膝大師花世源觀察彰化縣一名69歲男子,他在44年前發生車禍,近年來,走路一跛一跛,許多醫師要他建議置換人工關節。花世源一看,就發現他的舊傷,不必換人工關節。
林口長庚質子治療眼腫瘤,免摘眼球,視力保持1.0
林口長庚以質子治療治療近20名眼腫瘤病人,從26至66歲都有,平均52歲,都獲得控制,腫瘤不再生長,甚至縮小,眼球保留比例超過8成,超過半數病人視力保留超過0.1,更有1/5的視力保留超過0.5。
許耕榕:幫助男人「性」福的救星
患有憂鬱症的男人如果不是家庭、事業、經濟因素,有可能是因為陽萎,這讓他們說不出口,覺得自己不是真正的男人。
熊佩韋:不傷心也不傷腦的放射線精準治療
女性得到乳癌,已經夠傷心了。美國發現,1~2期乳癌病人因為接受放射線和藥物治療,傷及心臟,10年之後,死於心臟病的機率竟然高於乳癌,亞東醫院放射部主任熊佩韋使用導航螺旋刀,在電腦上設計擋塊、不傷心臟。
醫病關係
AI大數據+3D模擬儀器,10分鐘預知隆乳後的自己
台灣每年大約有2萬人隆乳,因為不滿意手術結果,約有4%的人會二次手術,重做隆乳。為了提高隆乳滿意度,醫師開發AI大數據3D隆乳儀器,全身上下掃瞄5秒鐘,經由大數據演算,10分鐘就能看見隆乳後的樣子。
感謝那一場訴訟,我從此恣意遨遊醫療世界
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在2024年上路,一位曾經遭遇醫療訴訟的醫師敘述被家屬誣告,獲判無罪。
連監察委員也看不下去的醫審會鑑定制度
當發生醫療糾紛,由專家組成的衛福部醫事審議委員會是第三方鑑定單位。可是,對醫、病而言,身為第三方的醫審會,果真能夠公正?病家找到醫審會,醫糾案件就能水落石出?醫師會服氣醫審會的鑑定報告?
「台灣血友病之父」沈銘鏡的病人緣,誰人能比?
台灣因為沈銘鏡推動血友病治療,多年下來,已達國際水準。即使年事已高,他仍好學不倦,參加世界血友病聯盟或國際血栓及止血學大會,汲取最新血液凝固學知識,應用在病人身上。
這一招化解急診室暴力
急診室的病人心情焦急,容易和醫護人員發生衝突,甚至是醫療糾紛。童綜合醫院副院長吳肇鑫建議醫生扮演急診病人角色,以病人立場和他們對話。
國健署沒說的秘密:做大腸鏡檢查,你要找這樣的醫生
檢查之前,可以詢問醫師,每檢查4人,是否就發現1人有大腸瘜肉?如果醫師的檢查結果都是「正常」,偵測率不到25%,代表他檢查有疏漏。
AI大數據+3D模擬儀器,10分鐘預知隆乳後的自己
台灣每年大約有2萬人隆乳,因為不滿意手術結果,約有4%的人會二次手術,重做隆乳。為了提高隆乳滿意度,醫師開發AI大數據3D隆乳儀器,全身上下掃瞄5秒鐘,經由大數據演算,10分鐘就能看見隆乳後的樣子。
感謝那一場訴訟,我從此恣意遨遊醫療世界
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在2024年上路,一位曾經遭遇醫療訴訟的醫師敘述被家屬誣告,獲判無罪。
連監察委員也看不下去的醫審會鑑定制度
當發生醫療糾紛,由專家組成的衛福部醫事審議委員會是第三方鑑定單位。可是,對醫、病而言,身為第三方的醫審會,果真能夠公正?病家找到醫審會,醫糾案件就能水落石出?醫師會服氣醫審會的鑑定報告?
「台灣血友病之父」沈銘鏡的病人緣,誰人能比?
台灣因為沈銘鏡推動血友病治療,多年下來,已達國際水準。即使年事已高,他仍好學不倦,參加世界血友病聯盟或國際血栓及止血學大會,汲取最新血液凝固學知識,應用在病人身上。
典範人物
沈采穎:為什麼敢揭發史上最大缺藥潮?
藥師沈采穎不怕得罪官員,敢揭發史上最大缺藥潮。她認為,社會需要敢說真話的人,只要媒體詢問,就據實以報,甚至關注美國短缺癌症化療藥,可能影響台灣,希望衛福部採取作為,讓病人有藥能用。
李詩應、陳永綺:橫跨醫病、保險、勞資的和解天使
李詩應、陳永綺醫師夫婦推動醫病和諧,不僅鑽研學習法律,也到日本學習醫糾調解,還下一代醫學生。
劉小綺:翻轉脊柱側彎兒童開刀宿命的家長
「脊柱側彎兒不必被動等待背架,也不是只有開刀治療,我用我的兒子證明,你可以翻轉這層束縛,」台灣脊柱側彎關懷協會秘書長劉小綺以過來人的身分,分享自己的經驗。
關皚麗:為台灣推動醫療外交的僑生醫師
關皚麗醫師是印尼僑生,在台習醫,推動台灣醫療外交
沈泰龍:平凡診所的不平凡醫師
包括金芭黎台商、遊覽車傳播鏈、海軍艦隊官兵染疫的3次事件,沈泰龍一共3度及早通報新冠肺炎境外及本土個案,才遏止新冠病毒可能在高雄市社區大幅蔓延的危機。身為小兒科醫師的沈泰龍對傳染病特別注意,總是提高警覺。特別詢問台商的旅遊史、接觸史,還提醒他必要時應該到醫院就醫,也通報衛生局。
鄭達志(Dr. John Cheng):為朋友捨命的大愛
5月15日的加州教會槍擊案,奮不顧身救人而喪失己命的鄭達志醫師,1968年出生,是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,受過運動醫學科訓練,不但擅長急診醫學、男性醫學、營養學,也橫跨其他醫學領域,例如,睡眠障礙、打呼和注意力不集中,他還擔任武術教練,可謂多才多藝。
沈采穎:為什麼敢揭發史上最大缺藥潮?
藥師沈采穎不怕得罪官員,敢揭發史上最大缺藥潮。她認為,社會需要敢說真話的人,只要媒體詢問,就據實以報,甚至關注美國短缺癌症化療藥,可能影響台灣,希望衛福部採取作為,讓病人有藥能用。
李詩應、陳永綺:橫跨醫病、保險、勞資的和解天使
李詩應、陳永綺醫師夫婦推動醫病和諧,不僅鑽研學習法律,也到日本學習醫糾調解,還下一代醫學生。
劉小綺:翻轉脊柱側彎兒童開刀宿命的家長
「脊柱側彎兒不必被動等待背架,也不是只有開刀治療,我用我的兒子證明,你可以翻轉這層束縛,」台灣脊柱側彎關懷協會秘書長劉小綺以過來人的身分,分享自己的經驗。
關皚麗:為台灣推動醫療外交的僑生醫師
關皚麗醫師是印尼僑生,在台習醫,推動台灣醫療外交
來稿分享
歡迎醫事人員來稿推薦您心目中推動醫界公益的典範人物
分享您的醫病溝通故事、醫療新技術
或是您的斜槓專長、創業或轉職歷程,讓更多同業向您學習職場經驗
醫外人生
張瑀庭:從護理師到食物算命師的歸零人生
美食作家張瑀庭說,「我味覺敏銳,發揮了上帝給我的才能,」每個人都有獨特之處,只要能夠找到,充實相關知識,必定可以發光發熱。
余志祥:藥廠工作豐富了我的人生經驗
在美國波士頓大學唸醫學的余志祥,畢業之後到德州大學休士頓分校附設醫院影像醫學部工作。原本以為會在美國行醫一輩子,當個重視家庭生活的醫生,因為台灣家人要求,在2011年回台,結束2年半的醫師訓練,卻也開啟意外的職場生涯。
陳俞宏:不當醫生改賣保險的樂趣
張可佩:拆解藥廠醫生的工作任務
張可佩醫師告訴我們,藥廠醫生在做那些事,什麼樣的人格特質可以勝任。
張瑀庭:從護理師到食物算命師的歸零人生
美食作家張瑀庭說,「我味覺敏銳,發揮了上帝給我的才能,」每個人都有獨特之處,只要能夠找到,充實相關知識,必定可以發光發熱。
余志祥:藥廠工作豐富了我的人生經驗
在美國波士頓大學唸醫學的余志祥,畢業之後到德州大學休士頓分校附設醫院影像醫學部工作。原本以為會在美國行醫一輩子,當個重視家庭生活的醫生,因為台灣家人要求,在2011年回台,結束2年半的醫師訓練,卻也開啟意外的職場生涯。
陳俞宏:不當醫生改賣保險的樂趣
張可佩:拆解藥廠醫生的工作任務
張可佩醫師告訴我們,藥廠醫生在做那些事,什麼樣的人格特質可以勝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