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y Dr.131醫生醫 | 4 月 13, 2023 | 動態訊息, 焦點醫術
俗話說,「薑是老的辣,」資深醫師憑藉多年經驗,可以快速解決病痛,有「保膝大師」封號的骨科名醫花世源就是例子。 彰化縣一名69歲的男子44年前發生車禍,近年來,走路一跛一跛,醫師告訴他右膝磨損,建議置換人工關節。 不久前,他到員榮醫療體系員生醫院求診,找「膝關節炎保膝手術暨健康運動中心」執行長花世源看診。 花世源從他走進診間的樣子,一眼就看出他右腳比左腳短。經過X光檢測,發現他右腳脛骨內翻超過12度,必須開刀矯正,不到1小時就解決了他近半世紀的病痛,也不必置換人工關節。 ...
by Dr.131醫生醫 | 2 月 2, 2023 | 動態訊息, 焦點醫術
家住台中、49歲的賴小姐3年前發現右眼看線條有些扭曲變形,因為還看得清楚,不以為意。直到症狀持續數月,不見改善,到中部大醫院,赫然發現眼睛長了一顆腫瘤,被轉送到林口長庚醫治。 經由檢查,確認為罕見的眼內黑色素惡性腫瘤,馬上安排接受1週的質子放射治療,目前治療已滿2年,不僅腫瘤獲得控制,不需摘除眼球,視力扭曲狀況改善,還恢復到1.0。 林口長庚眼科部部主任黃奕修表示,黑色素瘤較常生長於皮膚,因為眼睛也有黑色素細胞,因此,也可能在眼球內或眼球周邊生長。 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醫師周宏達表示,台灣的眼腫瘤病人求診之路很艱辛。 ...
by Dr.131醫生醫 | 12 月 7, 2022 | 動態訊息, 焦點醫術
患有憂鬱症的男人如果不是家庭、事業、經濟因素,有可能是因為陽萎,這讓他們說不出口,覺得自己不是真正的男人。 40多歲的美國業餘拳擊手Bob(化名)原本有幸福的婚姻,20多年前他發現有陽萎問題,太太無法接受這項事實,離他而去,要走房子和大多財產。他心有不甘,變得鬱卒,想要雪恥,試遍威而剛、前列腺素等藥物,都沒有起色。 這位身高186公分的男子外形魁梧,想到自己的隱私問題,就覺得抬不起頭。他不願意一輩子失去「性」福,輾轉知道台灣有位專治陽萎的栩仕診所許耕榕院長,2022年9月來台就醫。...
by Dr.131醫生醫 | 11 月 30, 2022 | 動態訊息, 焦點醫術
女性得到乳癌,已經夠傷心了。美國過去有研究發現,1~2期乳癌病人因為接受放射線和藥物治療,傷及心臟,10年之後,死於心臟病的機率竟然高於乳癌,如何保護心臟,成為全球醫界努力的目標,台灣也不容置身事外。 一名罹患左側乳癌的女性經過手術、化療,還要接受放射線治療。亞東醫院放射部主任熊佩韋為了保護她的心臟,使用導航螺旋刀,在電腦上設計擋塊、擋住心臟,避免放射線照射,心臟接受的放射線劑量因而比傳統治療少了2~3倍。...
by Dr.131醫生醫 | 11 月 2, 2022 | 動態訊息, 焦點醫術
腸道是消化器官,竟然可以變成發聲器,幫助咽喉、食道被切除的病人再次說話、從口進食。這樣極度困難的重建手術全世界沒幾個醫師敢做,台灣卻有醫生做得最多,發聲品質也是最好。 對口腔癌、咽喉癌、食道癌、甲狀腺癌等病人而言,中國附醫國際醫療中心教授陳宏基是一位魔術師,他研發「自體腸道移植重建發聲器」手術,移植他們的腸道做成食道、重建聲帶,幫助他們能進食、說話,恢復自信,重返職場。 小美(化名)在28歲那年,因為甲狀腺手術失敗,切除食道,不能進食,得從肚子上的腸造瘻灌食。每當聞到家人飯菜香味,她傷心地躲在房裡哭泣。...
by Dr.131醫生醫 | 10 月 17, 2022 | 動態訊息, 焦點醫術
你聽過心臟移植、肝臟移植,可是,你知道小腸也可以移植嗎? 患有巨膀胱細小結腸蠕動不良症候群的姚小妹,一生下來,小腸就不能蠕動,只要吃一點東西,就會吐出來。她體型瘦小,鎖骨下有個貼布,藏著人工血管,一天當中,有18個小時必須從這裡注射靜脈營養液,才能活下去。 「除非有腦死者捐贈小腸,進行移植,否則這樣的孩子很難順利長大,」亞東醫院副院長陳芸表示。據她統計,台灣每年約有200名兒童與成人因為小腸阻塞,要靠靜脈營養液生活,有些人忍受不了痛苦,被逼得走上絕路。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