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人會認為,台大醫學系畢業的醫生就該待在大醫院裡,恪遵主流醫學,幫病人動刀開藥,成為名醫,將來再當個醫學院教授。

在台大念書,成績優異,拿過4次書卷獎的台大醫學系兼任講師、診所主治醫師張立人不這麼想。

他離開名氣響亮的台大醫院,放下雲林分院主任的頭銜,走進醫療第一線的診所,依循整合醫學integrative medicine),以全人醫療為藥方,幫病人檢查自律神經,搭配個人化飲食與營養療法,改善健康(延伸閱讀:張立人:醫護人員對醫美求診者該有的讀心術)。

融合正念冥想、營養醫學、身心諮詢等多種療法的整合醫學,追求病人身心靈健康,在1990年代的美國興起。這一派醫療在實證科學基礎上,包容針炙、芳香療法、音樂治療、寵物治療等模式,梅約診所、杜克大學等知名醫院也開設門診。

 

從身心科跨足整合醫學、營養醫學

張立人在醫學中心累積臨床經驗,又接受美國功能醫學院、美國抗衰老醫學會、英國牛津正念中心等課程,鑽研實證醫學資料,發現善用整合醫學,可以彌補現行藥物與手術治療的不足。

他有感於醫事人員忙於工作,疏於自我照顧,寫下相關書籍:《終結腦疲勞!台大醫師的高效三力自癒法》、《大腦營養學全書:減輕發炎、平衡荷爾蒙、優化腸腦連結的抗老化聖經》、《皮膚營養學全書:減輕過敏發炎、免疫與荷爾蒙失調,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》等,提醒同業提升自身健康,才能照顧病人。

光從書名就可以發現,張立人橫跨神經免疫內分泌學、營養醫學、抗老化美容醫學和整合醫學好幾大類知識。他熟知大腦與身體相互影響,甚至可以從皮膚外表探究體內健康。

 

著作:

《終結腦疲勞!台大醫師的高效三力自癒法》

《大腦營養學全書:減輕發炎、平衡荷爾蒙、優化腸腦連結的抗老化聖經》

《皮膚營養學全書:減輕過敏發炎、免疫與荷爾蒙失調,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》等9

30歲胖到被誤認中年大叔

因為他在日常生活中力行整合醫學,每天留意飲食、睡眠與紓壓,至今仍維持年輕樣貌,氣質宛如大學生。有些病人見到他,誤以為他是剛畢業的新手醫生,缺乏治病經驗,令他哭笑不得。

其實,張立人在台大雲林分院工作時,因為臨床、值班、研究、教學、行政壓力,情緒焦慮,飲食與睡眠都不正常,一度胖到79公斤,才30歲就被人稱作中年大叔。

那時他每天要喝2杯以上的拿鐵咖啡,時常以炸雞排、鹹酥雞、珍珠奶茶當宵夜,每星期有一兩天值班,半夜只能睡2~3個小時,精神不繼,第二天又要撐著繼續看診,腦疲勞嚴重,即使補眠,也睡不飽,體重更是直線上升。

 

張立人皮膚營養學
張立人的《皮膚營養學》探討皮膚反應體內健康。

 

以整合醫學治療自身肥胖

他不想再過這樣的生活型態,恰巧接觸強調身心整體健康的整合醫學。2013年,離開台大醫院之後,以「三力自癒法」:正念力、好眠力、好食力調整自己疲累不堪的身心,靠著整合醫學,治好自己的肥胖。

「我接受英國牛津正念中心的訓練,學習覺察當下身心狀態,放鬆情緒與身體,晚上提早在11點上床,戒掉含糖飲料、油炸食品,改吃地中海飲食、大量蔬果,補充魚油,」張立人分享離開大醫院後的生活。

不知不覺2年之後,他竟然瘦了15公斤,當穿上以前的衣服,西裝褲還會滑下來。

「出乎意外,我變瘦了,也沒有復胖!」,他將整合醫學運用在自己身上,效果奇佳,也反思病人周旋在住院、藥物、手術,疾病始終無法根治的原因。

有人體質長期過敏、慢性發炎而不自知,影響情緒,連天氣變差,憂鬱症都能突然發作。他認為,主流醫學可能壓制表面症狀,一旦停藥就容易復發,整合醫學則是試圖找到病源,設法根治。由此可見,藥物治療之外,要做的醫療可多了。

 

地中海飲食
透過地中海飲食,張立人成功減重。

 

不開藥,改開魚油

就在這時候,張立人也展開新的職場生涯,到預防醫學診所工作,寫下另一頁人生。

脫離醫院的束縛,他將整合醫學應用在臨床治療,依照病情,幫病人檢查生化代謝、免疫、荷爾蒙、自律神經是否失調,檢測評估體質,提供個人化飲食建議,從開藥變成開魚油的醫師。

過去所學盡是以藥物手術為主的西方醫學,現在,他突破傳統,應用整合醫學為藥物手術外的輔助療法,幫助自己和病人都成為受惠者。

其實,張立人跨越多個醫學領域,成為斜槓醫生,在學生時代就有跡可循。

就讀高雄中學時期,因為讀到醫師救人的報導,心嚮往之,立志跟隨。他把台大醫學系當成第一志願,並順利考上。可是,大二那年,學習有機化學、生化學、寄生蟲學,才發現自己對醫學沒有想像中有興趣,直覺選錯科系了。

「醫生是修理人體的技術員!」當時他認為,人生應該要發揮自我生命的意義,不能浪費在學習修理的技術。

 

學歷:

台大醫學系學士、中文系輔系

經歷:

台大醫院雲林分院主任、台大醫學系講師、《健康遠見》網站百大顧問醫師、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第一屆理事、正念助人學會第一屆理事

 

 

第一位以文學為輔系的台大醫學生

由於他興趣廣泛,從小就喜愛文學歷史,從他第一本著作《如何用詩塗抹傷口?》的詩集創作,就能知道文學對他的重要。因此,他想鑽進經典作品尋找答案,還打算轉念歷史系,可想而知,遭家人反對,只好作罷,硬著頭皮念下去。

他一年捱過一年,機會終於來了。

大五那年,系上首度開放輔系,他以中文系為輔系,成為台大醫學系自1897年創立100多年來,第一位到文學院修輔系的醫學生。

這一年,張立人完全不碰醫學,成天浸淫在文史哲領域,讀著詩詞歌賦,爬山踏青,沈醉在大自然的懷抱,醫學系同學都對他投以羨慕的眼光。雖然延畢一年,現在回想起來,這段輔系時光對他日後行醫有很大助益。

 

張立人醫師
張立人目前有九本著作,其中獲政府推薦為優良讀物。

 

榮譽:

文化部「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獎」

衛生福利部「優良健康讀物推介獎」

《上網不上癮》、《在工作中自我療癒》授權中國法制出版社發行簡體字版

 

 

關心病人生活型態

「讀文史是拿著望遠鏡看歷史事件,看病則是拿著顯微鏡看病人的病史,」他領悟醫生其實是病人生命的偵探,要讀懂他們的生命歷史。

醫師除了診斷、開藥,也該了解他們的內心故事。於是,他閱讀弗洛依德、榮格的德文經典著作,大五這年決定學習身心醫學。

因為關心身心問題,他對待病人不是光解決身體疾病,而是多了份人文關懷。例如,看到身形肥胖、皮膚過敏的上班族,會額外詢問工作是否過勞?是否熬夜、失眠、腸胃不好?幫助病人發現病源,徹底改善。

他樂於分享自己的所知所學,行醫至今19年,已經出版9本書,獲政府評選為優良推薦讀物。其中,《大腦營養學全書》是國內唯一相關領域書籍,他還耗費5年撰寫700多頁的《皮膚營養學全書》,引用最新實證醫學文獻,豐富詳盡。

這幾年,他也用整合醫學幫助癌症病人,透過飲食幫助他們改善免疫與荷爾蒙失調問題。看到病人延長存活期,他的心中充滿成就感,或許在他的推廣下,台灣的整合醫學可以有新風貌。

 

圖片來源:張立人醫師

 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