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蓮地區從4月22日晚間起到23日不斷發生地震,15小時內就有180次,最大規模達6.3級,不但統帥大樓、整修中的富凱大飯店在地震中傾斜,有人因地震耳鳴,地震也影響許多人難以入眠。

半夜經歷地震讓許多人擔心生命安全受到威脅,專家李錫堤更在23日提醒,台灣進入地震頻繁期,要留意「海溝巨型地震」。一旦發生,台北可能會搖3分鐘,「大樓會倒得很徹底。」

不少人在PTT上發表地震的感受,住在20樓的人覺得頭暈、24樓的人被晃到想吐,不得安寧。由於43日才發生花蓮大地震,加重心中恐懼,輾轉難眠(延伸閱讀:地震後檢查房屋安全,這12種狀況要找專人評估)。

當地震不停發生,人們容易出現「地震症候群」(Earthquake Syndrome),又稱為假性地震症候群(Pseudo earthquake syndrome)或地震後頭暈症候群(Post Earthquake Dizziness Syndrome),這是一種頻繁地震之後,可能有的心理和生理反應。

根據《紐約時報》報導,地震症候群會在震後數小時到幾天發生,曾經有人發現,日本發生強震後4個月,東京地區仍有人無法揮去地震症候群。這種感覺在剛下郵輪或下船的時候出現,會感到頭重腳輕,持續好幾天,甚至好幾個月。

 

花蓮地震

地震威脅人命和財產安全。

地震耳鳴頭暈地震症候群上身

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表示,地震症候群症狀或多或少有耳鳴、頭暈症狀,尤其常見於女性、高齡者,以及住在高樓層的人,有人半夜因為發生地震,會焦慮不安,難以再入睡(延伸閱讀:黃軒:教育全民認識血氧機)。

地震症候群常見的症狀:

1.頭暈:感覺自己或周遭環境在移動或旋轉。

2.平衡困難:走路或站立時感到不穩。

3.耳鳴:耳內持續發出高頻嗡嗡聲或其他聲音。

4.焦慮:感到緊張或不安。

5.失眠:難以入睡或睡眠質量差。

6.恐慌發作:突然感到極度的恐慌和不安。

7.注意力不集中:難以專注於工作任務或活動。

8.逃避行為:避免接觸與地震相關的事物或情境。

9.過度警覺:對周圍環境過度敏感。

10.易受驚嚇:對突然的聲音或動作反應過度。

黃軒表示,這些症狀不一定全部都會出現,但是,不適感可能會在地震後的數小時至數天內出現,並且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。

 

合谷穴位置

合谷穴位於手掌虎口。

印堂穴

印堂穴要用指關節按壓。

百會穴

百會穴位於頭頂。

凝視遠方、按摩3個穴道

《紐約時報》報導表示,如果地震之後,還是感到頭暈,或是覺得地在搖動,專家建議,可以當成暈車處理,將目光凝視遠方,讓前庭系統平衡下來。倘若幾小時之後,還是無法改善,可以到社區藥局購買暈車藥。

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則教大家合谷、印堂、百會等3個穴位,加以按摩,去除地震症候群,安心凝神(延伸閱讀:合谷穴位置與8種功效:按壓虎口穴道,痠脹麻感才正確)。

中醫師陳中奎表示,合谷穴位於雙手虎口處,拇指食指合攏,在兩指間肌肉最高凸起的地方就是合谷穴。合谷穴位在人體的手陽明大腸經上,是臟腑精氣經過和留止的地方,可以調整內在氣血,是非常重要的穴道(延伸閱讀: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師加入災難醫療隊,全台首創)。

按壓合谷穴,可以舒緩頭部絕大部分的五官症狀問題,還有很好的止痛效果,可以提升人體對疼痛的耐受力。

2個穴位是位於臉上雙眉之間眉心位置的印堂穴,由於這裡部位有骨頭,比較硬平,如果用指腹、指頭按摩,力道不強。陳中奎建議,將食指或中指彎曲,以指關節按摩穴位。

按摩印堂穴具有明目、醒腦、開竅等效果,可以用來舒緩頭痛、頭暈、失眠、神經衰弱等症狀。

3個穴位是位於頭頂的百會穴,在中醫的理論,「頭為諸陽之會」,頭部有許多重要的血管、神經經過,按摩百會穴,有助於緩解身體疲勞、肩頸僵硬、恢復精力,還能預防頭暈、幫助入睡、釋放腦部壓力與促進新陳代謝的功效。

陳中奎說,合谷、印堂與百會穴的位置都很好找,不論何時何地,都可以輕鬆地幫自己或是家人按壓,尤其是在經歷過驚恐過後,能幫助大家安心寧神,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。

花蓮慈濟醫院穴位教學影片:

 

地震症候群5種症狀要就醫

至於發生地震症候群,是否需要看醫生,或是找心理輔導師協助?黃軒建議,以下情況可以就醫:

1.持續不安感:如果地震後,無法進行日常活動,持續感到暈眩和不安,這可能是身體發出求助信號。

2.食慾和睡眠問題:如果焦慮到吃不下飯、睡不著,嚴重影響生活作息。

3.情緒波動:如果感到憤怒、悲傷或絕望,並且難以自我管理。

4.社交隔離:如果不想和他人互動,或者感到與周圍環境脫節。

5.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)的徵兆:持續恐慌、睡覺做惡夢,想要避開傷心的事物或地點。

 

圖片來源:花蓮慈濟醫院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