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社會節奏快速,充滿壓力,每天都有讓人容易生氣和煩躁憤怒的事情。當怒氣湧上心頭,所有的言語好像都不能表達心中那股怒氣。

身心靈預防醫學醫師洛桑加參在《不生病的藏傳煉心術:護你身心均安的內在醫學》表示,當憤怒來臨,不僅只是一種情緒表達,還會在體內形成無形的壓力,如同有一股惡氣在體內遊走,必須尋找出口。

生氣不僅傷心,還更傷身。這股壓力令人感到身心俱疲,還可能在身體某處形成「氣結」,造成長期不適。洛桑加參提醒,對抗憤怒和內心不平之餘,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管理情緒,並且釋放這股壓力,避免成為健康的隱憂。

網路霸凌語言、社會打架事件來看,人們怒氣不小,一旦變得愈來愈容易生氣,怎麼辦才好?

 

洛桑加參
洛桑加參醫師建議大家6種飲食方法,改善容易生氣的習慣。

 

容易生氣怎麼辦6招飲食來對付

洛桑加參建議,從改變飲食做起,例如,少吃甜食、多吃蔬果、補充足夠營養,他提出下列6個方法:

1.戒掉糖癮:

如果愛吃甜食,吃下過量的糖,一旦對糖產生依賴,情緒容易高低起伏。洛桑加參為了避免依賴糖分,只在特殊節日享受甜食,例如,中秋節才吃月餅、生日時才吃蛋糕,讓節日變得比平常日子更加特別。

當他不再只吃甜味,開拓味覺體驗食物的酸澀苦辣等其他味道,反而欣賞生活中各種味道的豐富,享受多元飲食,讓身心和諧與平衡。

2.攝取多種天然食物:

嘗試多種天然食物,轉換不同食材,可以吃到有益健康的營養素。歐洲盛行彩虹飲食,就是花花綠綠什麼顏色都吃一點。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5色對應到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五臟,而臟腑生的就是和氣,不是病氣(延伸閱讀:彩虹飲食法成功心法:做到1天,就給自己按讚)。

3.避免營養失衡:

營養不足不僅影響身體健康,更會對心情造成負面影響。例如,缺乏葉酸,影響造血功能,進而加重焦慮;維生素E不足,導致倦怠和精力不足;缺鈣和鎂,則讓人易怒和焦慮。維持身心健康,需要攝取各類營養素和礦物質延伸閱讀:40歲開始多吃這3大類食物,至少多活10年

即使想要減重,不應該犧牲必要的營養,畢竟,追求瘦身是追求健康,不是以損害健康為代價,情緒變差,讓周遭的人也感受負面影響。

4.多菜少肉:

人體具有自我清潔和耐毒能力,但是,毒素累積超過一定閾值,健康仍會受損。為了減少這種風險,不要經常只吃1種食物。與肉類相比,蔬果是更安全的選擇。即便使用農藥,多數是水溶性,充分清洗可大幅降低殘留量。

5.用餐前要感恩:

面對壓力時,我們往往靠吃尋求慰藉,不論是情感挫折,還是職場困境,都可能讓我們吃得更多。然而,這種做法不但會變胖,體重增加,增添更多壓力,還會引起消化不良。

洛桑加參認為,要化解這個問題,就是在用餐前先感恩,細細品嚐嗅聞食物的香氣,讓大腦預先接收食物訊息。在愉悅和放鬆的狀態下進食,能夠促進消化吸收,讓餐食帶來更多的健康。

6.保護腸道好菌:

近年興起「腦腸軸」研究,關注腸道內菌叢與人們思考行為、情緒的關連。其實,關連很大。有「快樂荷爾蒙」之稱的血清素有80~90%在腸道內生成,因此,不要怠慢肚子裡的好菌延伸閱讀:中醫師教你吃對食物,抵抗身體發炎

洛桑加參平時都吃酵素、優格發酵食物和蔬果。他說,只要好菌開心,它們就不會為難你,幫助你拉好、笑好、睡好,活得健康。

 

深呼吸防止生氣
發現自己快要生氣,深呼吸可以平息怒氣。

 

容易生氣怎麼辦?3級預防策略來改變

其實,人一旦生氣,智商可能瞬間降低,言行變得不理智,如果真要計較,令人生氣的人事物實在太多、無窮無盡。「生氣」的反面是「和氣」,不僅能生財,也能凡事亨通。

為了不讓自己容易生氣,洛桑加參從預防醫學立場,教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學習預防生氣。他說,令人生氣的事有輕重緩急,預防不生氣,也可以分段處理。如果平時實施3級預防策略,就不容易生氣。

1.首級預防「醫於未怒」:

如同沒有生病之前,做好預防,像是施打疫苗,增強抵抗力,防止怒氣攻心。他建議攝取有益身心的營養素、低升糖指數食物,進行自我祝福的冥想練習,逐步培養平和且健康的體質。

2.二級預防「止於將怒」:

如同發現疾病初期,即時治療,避免惡化。怒氣上升之前,設法抵擋,例如,轉換注意力、深呼吸,避免情緒激烈爆發,從而減少可能的衝突和傷害。

3.三級預防「治於已怒」:

如同疾病出現嚴重併發症,必須立即控管,防止惡化或死亡。一旦生氣,情緒已經爆發,要專注避免積怨、怒後修復。此時可以補充營養素、調整環境、運動,喚醒正面神經傳導物質,進行修補。

洛桑加參表示,愈早管理健康和情緒,身心靈就擁有較多自由,愈晚養生,將會愈難處理。

 

圖片來源:洛桑加參臉書、網路

 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