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42歲的英國凱特王妃在2024323日透過事先錄製的影片告訴世人,自己罹患癌症,正在接受預防性化療。她沒有宣布得了那種癌症,僅說明1月分接受腹部手術,當時沒有發現癌細胞,直到術後才發現。

凱特表示,她和威廉王子都感到震驚,因為3個孩子才10歲、8歲和5歲多,需要向他們解釋,她也需要從手術中復原,這一切都需要時間。

凱特還不到50歲,算是年輕的癌症病人。近幾年來,國際間注意到50歲以下的年輕人得到癌症的現象正在增加,不少國際媒體都有報導。

臨床上,醫師也發現20幾歲、30幾歲的年輕人得到癌症,顛覆以往大家認為癌症是老年人的疾病。前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表示,年輕人罹癌之後,心理壓力會比老年人沈重,他們會擔心失去工作而心情憂鬱。

 

90年後世代更可能在50歲以前得到癌症

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撰文表示,50歲以下年輕人得癌確實是逐年增加。一項發表在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《自然評估臨牀腫瘤學》,對44個國家的癌症分析發現,1990年以後出生的人比1970年出生的人,更有可能在50歲之前得癌。

總體來看,大腸癌(每年增加153萬人)、乳癌(每年增加30萬人)是年輕人最常見的癌症,難以發現的胰臟癌,每年也增加了6萬4千人(延伸閱讀:肺癌變成癌王,胰臟癌首次進入10大癌症排行榜)。

若以性別來看,年輕男性最常見的癌症是大腸癌,其他的癌症則有腎癌、肝癌、攝護腺癌和甲狀腺癌,至於年輕女性,則是乳癌,其他癌症包括:大腸癌、子宮內膜癌、腎癌和甲狀腺。這表示年輕人要比他們之前幾代人更受癌症拖累。

黃軒從資料中發現,年輕人罹癌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,從2017~2019年,男性罹癌增加了6.5%,女生罹癌從2000~2019年的10年之間增加了2.4%(延伸閱讀:黃軒:教育全民認識血氧機)。

 

飲食營養
多吃蔬菜預防癌症。

 

7大原因造成50歲不到就得癌症

為什麼年輕就得癌症的人變多了?他分析有以下幾項原因:

1.抽菸問題:

研究人員發現,年輕的胰臟癌患者增加,最主要關鍵就是因為抽菸。黃軒提醒,台灣年輕人抽菸已經從傳統紙菸轉移到電子菸。從2018年到2021年,國中生抽電子菸從1.9%上升至3.9%,高中職生則從3.4%上升至8.8%。青少年抽電子煙這3年間從2.7%上升至6.6%(延伸問題:台灣50歲以下年輕型乳癌40年增加4倍)。

2.喝酒問題:

酒精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(IARC)歸類為第一類致癌物質,也被視為是一種具有毒性和成癮性的物質。由於青少年或年輕人仍在發育,對酒精的耐受性和代謝能力可能不如成年人,如果長期過量或頻繁飲酒,可能增加多種癌症的風險,尤其是口腔癌、咽喉癌、食道癌、肝癌、乳癌和大腸癌。

3.含糖飲料問題:

根據癌症研究顯示,每天增加100毫升的含糖飲料,就會增加18%的罹癌風險,也增加22%的乳癌風險。一項曾對102865名受試者進行的長達7.8年的研究也發現,攝入大量人工代糖,尤其是阿斯巴甜,會導致女性乳癌的風險,也提高了22%(延伸閱讀:LULU回憶乳癌病逝好友朱俐靜)。

4.環境汙染問題:

空氣汙染和殺蟲劑都是增加癌症的已知風險。

(a)空氣汙染,例如,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和懸浮微粒,與多種癌症的發病率上升有關。

(b)殺蟲劑,例如,有機磷類農藥和甲氧苯殺蟲劑會干擾荷爾蒙,增加腫瘤的形成,也被認為與特定類型的癌症風險增加相關。暴露在室內殺蟲劑的兒童,在少年期患白血病的風險,比未接觸過的孩子高47%,得到卵巢癌的風險也高43%。

5.腸道菌群問題:

正常的腸道菌群有助腸道健康,對抗有害物質。然而,當腸道菌群失衡,可能會導致腸道反覆發炎,長期損害腸道壁,引發癌症,尤其是大腸癌或結直腸癌、胰腺癌和胃癌等腸道癌症。

6.肥胖問題:

– 肥胖會增加罹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 40%-50%。

– 肥胖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 30%-40%。

– 肥胖會增加罹患胰臟癌的風險 20%-30%。

– 肥胖會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50%-60%。

– 肥胖會增加罹患卵巢癌的風險 20%-30%。

– 肥胖會增加罹患腎臟癌的風險 40%-50%。

– 肥胖會增加罹患甲狀腺癌的風險 15%-20%。

– 肥胖會增加罹患多發性骨髓瘤的風險 10%-15%。

7.熬夜失眠:
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(IARC)研究,熬夜(晝夜節律打亂的輪班工作)被歸為2A類致癌因素。熬夜會打亂人體生物時鐘,可能增加患癌風險。另一項研究指出,如果上床後要1小時以上才能入睡,得癌症死亡率會上升2.74倍!

 

運動
運動可以預防癌症。

 

年輕人比其他年齡層更晚確診罹癌

「年輕癌友,尤其是青少年比其他年齡層花2倍時間,才會證實得癌症!」癌症專家、前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在《癌症e學苑》表示。

他說,國外有研究顯示,年輕人出現異常症狀,醫師跟病人通常不會先想到癌症。例如,大腸癌年輕病人常被當成是痔瘡,胃癌則會被視為一般胃炎。

由於罹癌的年輕人愈來愈多,有人會問,是否要增加健檢頻率,或是花大錢做高階檢查?閻雲認為,不需如此,倒不如把金錢或時間花在運動健身,更有防癌效果。

他說,研究證實,運動能活化人體T細胞,減少脂肪累積。雖然這不保證經常運動的人不會罹患癌症,但是,換個角度想,如果沒有運動,癌症可能會更早上身。對乳癌病人來說,運動也能降低復發。

 

圖片來源:BBC

 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