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AI大數據+3D模擬儀器,10分鐘預知隆乳後的自己
台灣每年大約有2萬人隆乳,因為不滿意手術結果,約有4%的人會二次手術,重做隆乳。為了提高隆乳滿意度,醫師開發AI大數據3D隆乳儀器,全身上下掃瞄5秒鐘,經由大數據演算,10分鐘就能看見隆乳後的樣子。
台灣每年大約有2萬人隆乳,因為不滿意手術結果,約有4%的人會二次手術,重做隆乳。為了提高隆乳滿意度,醫師開發AI大數據3D隆乳儀器,全身上下掃瞄5秒鐘,經由大數據演算,10分鐘就能看見隆乳後的樣子。
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在2024年上路,一位曾經遭遇醫療訴訟的醫師敘述被家屬誣告,獲判無罪。
當發生醫療糾紛,由專家組成的衛福部醫事審議委員會是第三方鑑定單位。可是,對醫、病而言,身為第三方的醫審會,果真能夠公正?病家找到醫審會,醫糾案件就能水落石出?醫師會服氣醫審會的鑑定報告?
台灣因為沈銘鏡推動血友病治療,多年下來,已達國際水準。即使年事已高,他仍好學不倦,參加世界血友病聯盟或國際血栓及止血學大會,汲取最新血液凝固學知識,應用在病人身上。
急診室的病人心情焦急,容易和醫護人員發生衝突,甚至是醫療糾紛。童綜合醫院副院長吳肇鑫建議醫生扮演急診病人角色,以病人立場和他們對話。
檢查之前,可以詢問醫師,每檢查4人,是否就發現1人有大腸瘜肉?如果醫師的檢查結果都是「正常」,偵測率不到25%,代表他檢查有疏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