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0月4日,美國7.5萬名醫護人員走上街頭,連續3天抗議,要求最大的醫療機構Kaiser Permenate(凱薩醫療)幫醫護人員加薪、增加人力,保障病人安全。
凱薩醫療照顧的病人多達1250萬名,這次罷工橫跨全美8個州、數百個地點,包括藥師、驗光師、營養師、護理師、清潔人員等都有參加,不過,院方仍保有醫師在內的60%人力,應付急診需求。儘管如此,已經對病人造成影響。
根據美國媒體報導,凱薩醫療機構與該集團工會的合約在9月30日到期,由於疫情之後,醫事人力不足,讓他們身心俱疲,加上通膨問題,物價上漲,醫事人員認為,薪資偏低,要求院方加薪(延伸閱讀:2024全球最佳醫院:為什麼韓國有17家上榜,台灣僅台北榮總?)。
凱薩醫護人力不足 驗光要等3個月
可惜勞資雙方沒有達成協議,因此,工會經過投票,表決通過10月4日~6日舉行大規模3天罷工,估計影響39家醫院、700個醫療機構運作(延伸閱讀:台灣那家醫院擠進2023年世界最佳醫院排行榜?)。
工會表示,凱薩醫療機構只關注自己獲利,因為人力不足,光是驗光,病人就要等3個月,癌症病人治療也要排隊,忽略安全。如果談判仍然失敗,11月將有規模更大的罷工。
醫護人員罷工,在歐美算是常態,藉由工會運作,迫使醫院少收病人,影響院方收益,進而與勞方達成共識,同意加人加薪(延伸閱讀:台灣增加醫學中心數量的6大影響)。
以英國為例,因為疫情衝擊,護理人力不足,1個人當成2~3個人使用,夜班護病比是1:15~20。2022年12月,護理師罷工,要求加薪19%,對抗生活成本飆漲。今年2月,他們和救護車急救人員發起最大規模罷工行動,再次要求加薪。
回到2015年,德國柏林最大的大學醫院Charite,護士和看護舉行罷工,他們希望增添600名人力,罷工期間預計有800床病人無人照料,400件預定手術無法進行,醫院每天估計損失約50萬歐元,最後,院方同意增加人力。
美國醫護人員發起史上最大規模罷工。
歐美醫護人員罷工是常態 台灣有法令限制
歐美罷工看在台灣醫事人員眼裡,心有戚戚焉。台灣護師工會顧問陳玉鳳就很羨慕他們可以透過罷工,直接和資方協商,爭取自己的薪水,而非經由衛福部官員同意(延伸閱讀:除玉鳳:那裡來的膽子,敢怒嗆衛福部長陳時中?)。
她表示,「勞資爭議處理法」第54條第2項規定,醫院是影響大眾生命安全、國家安全或重大公共利益的事業,勞資雙方約定必要服務條款,工會才能宣告罷工。可想而知,醫院資方絕對不會同意簽署罷工約定條款。
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則說,台灣醫護人員要罷工,除了需要政府修改上述法規,也要參加工會,才能以會員身分,經由正常程序,合法罷工,不會被醫院秋後算帳。
主治醫師納入勞基法 延宕27年
其實,台灣醫護人員向來難以爭取自主工作權益。這從主治醫師要不要納入「勞基法」,就可以看出,27年前,衛福部和醫界就開始討論,拖到現在,紋風不動。
醫界和衛福部都認為,醫師有別於其他勞工,如果納入「勞基法」,為了休假,拒絕緊急病人,造成醫療機構人力調配困難,危及病人安全而反對。這使得主治醫師沒有法令保障,一旦醫院不發聘書,就會被離職(延伸閱讀:主治醫師納入勞基法,一拖27年,是在拖什麼?)。
在政府扣壓病人權益的大帽子下,醫護人員更是無法罷工。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表示,全台有少數醫院成立企業工會,可是,醫護人員加入比率低,會員人數少,即使有資格可以和醫院協商,也難以撼動醫院經營高層。
「能夠罷工的工會,才可能換來資方平等對待,」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人員分析,醫護人員不參與工會,職業尊嚴也跟著變低,想要有良好的工作環境而發動罷工,挑戰更為艱鉅。
醫護團結,加入工會,壯大組織,才有機會藉由協商及倡議等途徑,看到具體改變。以疫情爆發這3年多來看,經由醫師、護師工會、醫院企業工會爭取,管理制度、津貼都有改善,可見努力並沒有白費。
圖片來源:SEIU臉書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