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2月,衛福部公布2023年度北區、台北區醫院評鑑結果,現有的19家醫學中心將增加台北慈濟、雙和、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等3家醫院,從3月開始,全台有22家醫學中心。消息傳來,引發民眾不滿,醫界也質疑聲不斷。

不同於往年的醫院評鑑,這一次評鑑結果讓台灣一下子擁有22家醫學中心,成為史上最多,打破醫界多年共識的19家;據衛福部表示,這次評鑑是史上難度最高,最難選出醫學中心的一次;而這次評鑑因為疫情延後3年辦理,距離上次已經7年,也是評鑑相隔時間最久的一次(延伸閱讀:2024全球最佳醫院:為什麼韓國有17家上榜,台灣僅台北榮總?)。

以此來看,2023年度醫院評鑑集「醫學中心最多」「難度最高」「評鑑間隔最久」的3項特色,結果應該令人期待,可是,民眾、醫界都不滿意。

為什麼這次評鑑會引起爭議?未來對全台民眾、醫院,會產生什麼影響呢(延伸閱讀:醫生拚論文拚升等,拚到走火入魔,是為名為利?)?

 

1.新醫學中心看診漲幅達43%~47%

對民眾而言,區域醫院升級為醫學中心之後,門診基本部分負擔從240元漲為420元、急診從400元漲為750元。台北慈濟、雙和、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門診病人每天共約1萬人,急診則是約500人。

算一算,門急診漲幅各為43%47%,將近一半,已經引起病人不滿(延伸閱讀:台灣那家醫院擠進2023年世界最佳醫院排行榜?)。

「醫師、醫療設備都一樣,為什麼要漲價?」「物價已經高漲,20237月急診才漲過,現在又要漲,我媽媽狀況不穩定,幾乎2~3個月就要跑急診,付擔太大」「我有慢性病,漲價之後,醫療品質會更好嗎?」,新北市的病人大吐苦水,滿是怨言。

可想而知,民眾多年跟著熟悉的醫師,不可能為了省下掛號費,而到其他醫院,只能忍痛多付錢。

 

台北慈濟醫院

台北慈濟醫院升格為醫學中心。

消費者物價指數

看病漲價影響民眾生活費上漲。

2.看病漲價增加消費者物價指數

事實上,20237月調漲看診費用,已經對民生造成影響。

根據主計總處20242月上旬公布的CPI(消費者物價總指數),由於20237月起實施「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」,調高健保門診藥品與急診部分負擔,掛號費調漲,醫藥保健類漲幅3.12%,其中,醫療費用上漲3.70%、藥品及保健食品漲3.15%。

也就是說,民眾一個月的生活費平均要增加支出3.12%,才能夠看病吃藥。主計總處計算,今年1月,每一戶平均花費的醫藥保健費用就比去年同期多了117元。

 

3.衛福部違反分級醫療

「北部一下子多了3家醫學中心,令人傻眼!」醫界人士表示。北部本來就是醫學中心的重鎮,如今,資源會更集中在都會區,擴大城鄉差距,難道衛福部希望民眾多到北部的醫學中心看病?

醫界人士認為,按照「醫學中心評鑑程序」,每200萬人口要有1家醫學中心,全台有19家,已經足夠,現在增加為22家,衛福部違反自己的規定。

在競爭激烈的醫療環境,醫學中心勢必會設法爭取更多輕症病人去看門診,讓規模較小的地區醫院沒有生存空間,這是否破壞衛福部設計的分級醫療、轉診制度?

 

醫院評鑑

4.衛福部破壞既有評鑑規定

衛福部長薛瑞元說,這一次評鑑,每家醫院都有進步,申請的11家醫院,最高分95.52分,最低91.92分,第7名至第10名差距只有0.4分,專家討論認為排序前10名都有醫學中心資格,決定統統升格,「同燈同分」,增額升級,並非打破19家上限。

不過,按照衛福部在2016年的「醫學中心評鑑成績核算及評定原則」,要按照總成績高低排序,擇優評定為醫學中心。如果總成績同分,要按照醫學中心任務指標審查成績、醫院評鑑成績、教學醫院評鑑成績這3項指標而定。

醫界人士認為,觀察第7名到第10名,分數明明就有差距,衛福部竟然自己破壞排序擇優的規定。

「如果把醫院評鑑比喻為一場音樂或運動比賽,那一項比賽會讓分數較低者,和表現較優者拿下同樣的名次?」這位人士反問,這次的評鑑結果顯然有不公之處。

 

大林慈濟醫院

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將申請成為醫學中心。

5.增加健保財務支出

北部完成醫醫院評鑑,緊接著,中、南、東、高屏區醫院將在2024年5月展開評鑑,薛瑞元表示,如果分數差距也在0.4分之內,會比照辦理。

「北部新增3家醫學中心,大家勢必有樣學樣,許多醫院會參加申請,」醫界人士認為。以南部來說,義大、台大雲林分院、嘉義基督教醫院、嘉義大林慈濟、嘉義長庚將角逐醫學中心,評鑑結果最快年底出爐。

醫界擔心,當全台醫學中心愈來愈多,規模愈來愈大,吸納更多病人,健保支出負擔將會增加。

不過,健保署持相反意見,他們表示,醫學中心增加,對健保支出影響輕微,一家醫院估計一年增加5600萬點數~1.6億點數,健保財務負擔僅增加0.07%~0.09%

醫界卻認為,區域醫院升格為醫學中心,門診、住院等看診量都會增加,因此,健保支出負擔勢必加重,並不像健保署所言「影響輕微」。為了不讓健保破產,到頭來只能調漲保費,民眾還是要多花錢。

 

6.排擠區域醫院招收住院醫師

醫院希望升級為醫學中心,除了可以拿著政府的背書,贏得民眾信任,也容易招攬住院醫師、藥師等醫界人才。

醫界人士分析,醫學中心是醫學生的首選志願,一來因為醫療科別眾多,增加學習機會,有助日後職涯發展,再者也能跟隨前輩做研究、寫論文,認識大型醫院的運作方式。

醫界有個潛規則,以醫學生報考住院醫師的人數多寡,作為某醫療科的評價。如果報考人數愈多,代表該醫療科在圈內聲望愈高。一旦醫學中心快速增加,吸引醫學生,區域醫院就可能難覓人才。

 

醫院評鑑制度是台灣醫界基石之一

醫院評鑑制度是國內訓練醫學人才,提升臨床以及醫學教育的方式,以下介紹發展經過:

1.什麼是醫院評鑑?

醫院評鑑每4年舉辦一次,可說是醫界最大的競賽評比,由於事關健保收入,從院長到基層醫事人員,莫不戰兢以對。據醫策會資料,19789月,衛福部和教育部開始共同舉辦教學醫院評鑑。

由於社會環境改變,醫學教育進步,教學醫院評鑑與時俱進,曾經在2007年、2011年經過改變,訓練對象除了實習醫學生、住院醫師,還增加各類醫事人員,強調臨床教學、成果評估,評鑑制度也從2011年變成常態化。

2004年,政府開始舉辦醫學中心評鑑。醫院評鑑標準早期偏向建築物硬體設備,後來,增加醫療照護過程及結果,以便提升醫學中心醫療品質,配合醫療政策發展。

台灣的醫院分為醫學中心、區域醫院、地區醫院、診所等4級,按照分級醫療,診所治療病情最輕者,將急、難、重症轉診醫院,醫學中心負責最難治的病人。

2.醫學中心標準是什麼?

申請醫學中心評鑑的醫院,必須先通過醫院評鑑優等、教學醫院評鑑合格、醫中任務指標審查合格,再依照:醫院評鑑成績占40%、教學醫院評鑑成績占20%、醫學中心任務指標審查成績占40%之比例,核算總成績。

3.醫學中心可以賺更多錢?

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,區域醫院升格為醫學中心,可以領到較高的診察費、病房費、病房護理費,估計每年可以多領5000萬元~1億元的健保給付費用。

雖然給付增加,醫院也需要大手筆投資,提升軟硬體設備,例如,改善廁所衛生、加強感染控制動線,鼓勵醫師提報SCI等級的國際論文等等。然而,不論投資多少,醫學中心最後都能賺到錢。

有的醫院院長準備多年,希望躋身醫學中心,以此肯定自己對醫界貢獻。2023年底,醫院評鑑成績外洩,當時傳出台北慈濟醫院進入醫學中心,萬芳醫院被降級,引發醫界議論,可見醫學中心具有聖杯般的神聖地步。

 

盼望醫學中心更重視醫療品質

22家醫學中心創下至今最高記錄,可以想見,不久的將來數量只會更多。醫界在追逐數量增加的同時,是否該想一想:

1.醫療品質提升了多少?

2.有多少項醫術能夠跟上,甚至超越國際水準?

3.醫病關係改善了多少?

4.重視病人安全的心意,增加了多少?

5.醫療糾紛和防禦醫療減去了多少?

只有落實「以病人為中心」這句老話,台灣的醫學中心必定能為全民謀福。

歡迎各界推薦好醫師報導。粉專私訊或電郵dr131ysy@gmail.com。

 

圖片來源:衛福部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