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性得到乳癌,已經夠傷心了。美國過去有研究發現,1~2期乳癌病人因為接受放射線和藥物治療,傷及心臟,10年之後,死於心臟病的機率竟然高於乳癌,如何保護心臟,成為全球醫界努力的目標,台灣也不容置身事外。

一名罹患左側乳癌的女性經過手術、化療,還要接受放射線治療。亞東醫院放射部主任熊佩韋為了保護她的心臟,使用導航螺旋刀,在電腦上設計擋塊、擋住心臟,避免放射線照射,心臟接受的放射線劑量因而比傳統治療少了2~3倍(延伸閱讀:台灣50歲以下年輕型乳癌40年增加4倍,雌激素是元凶)。

這是熊佩韋在2014年設計的螺旋斷層放射治療,由於能夠阻擋放射線,讓心臟閃避,「不傷心」的療法提升乳癌治療品質,他也發表多篇國際期刊論文, 還在2020年以「乳癌高端放療不傷心」獲得SNQ國家品質標章(延伸閱讀:HER2弱陽性乳癌不適用標靶治療,有什麼新解方?)。

「高能量的體外放射治療足以殺死癌細胞,卻也會傷及鄰近重要器官,」熊佩韋表示,傳統的鈷60、直線加速器會產生相當程度的急性或慢性副作用,導航螺旋刀(以下簡稱螺旋刀)卻能夠減少類似的放射線傷害。

螺旋刀聽起來像手術刀,但其實它不是刀,而是具有360度、51個照射角度、功能齊備的放射治療設備,亞東在2006年12月啟用,是國內影像導引放射治療的先驅。

 

熊佩韋率先引進導航螺旋刀,又研發好幾種治療方式,幫助病人減少受到放射線影響

 

導航螺旋刀  延長癌症晚期病人生命

當時螺旋刀要價1.5億元,許多醫院還在觀望,熊佩韋認為,螺旋刀能減少副作用,是癌症治療的利器,建議醫院引進,果然不少病人為此而來。2008年,亞東增購第2台,成為亞洲第一個擁有2台設備的醫院。

回溯2005年,熊佩韋到美國加州希望城癌病中心進修。這家以治療血癌及骨髓幹細胞移植聞名全球的醫院,正在研究螺旋刀進行全骨髓放射治療。

他們採用精準定位,以螺旋刀集中照射骨髓,殺死癌細胞以及殘存的自體骨髓細胞,改變以往照射全身的方式,大幅減少重要器官的放射劑量,他便希望引進這項最新醫療技術,亞東因此成為台灣第一家擁有螺旋刀的醫院。

 

醫療專長:

1.導航螺旋刀治療癌症達6500例

2.癌症末期腦轉移病人多活4年

3.全球首創全皮膚斷層放射治療

4.全亞洲首例全骨髓放射治療

5.腦瘤、肺癌、肝癌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

治療優勢:

1.集中照射腫瘤,保護重要器官

2.減少癌症末期轉移到腦的病人產生失智併發症

3.開發全皮膚放射線治療

4.腫瘤心臟學跨科團隊治療乳癌

 

亞洲第一個、世界第三個全骨髓放射治療

 2007年8月,熊佩韋使用螺旋刀,以全骨髓放射法治療一名晚期多發性骨髓瘤病人,療效理想,創下亞洲首例,也是全球第三的記錄。當時他和希望城癌病中心的專家聯繫討論,進行電腦模擬,企圖使放射線只集中照射骨髓。

相較傳統的全身放射治療,新療法使腦、眼、口腔、肺、食道、乳房、心臟、肝、腎、腸胃道、生殖器官等的放射線劑量少了約5~8成,令他相當興奮。

當熊佩韋在義大利的醫學會上發表全骨髓放射治療,英國劍橋大學附設醫院當場向他請益,他慷慨分享所有資料,等到他們成功治療第一名病人,也回報這項喜訊。

 

醫界不斷研發更好的治療方法,讓藥物只攻擊癌細胞,放射線治療也是如此。

 

世界第一個全皮膚斷層放射治療

後來,熊佩韋更上一層樓,擴大螺旋刀應用範圍,從全骨髓照射延伸到全皮膚照射,治療廣泛性皮膚淋巴癌。

2013年9月,他發表世界首創的「全皮膚斷層放射治療」,亞東醫院也因此成為亞太區螺旋刀放射治療示範中心。

「螺旋刀既然可以集中照射骨髓,應該也能集中照射皮膚,避免破壞骨頭和所有器官!」他說出項創新療法的動機。

皮膚淋巴癌屬於一種少見皮膚癌,病人皮膚會逐漸長出許多扁平斑塊,甚至突起成腫塊、嚴重者將發生血液轉移。發病初期,往往被當成皮膚炎,病人四處求醫,卻又治不好,延誤治療時機,其實,他們需要接受全皮膚放射線照射。

 

電腦斷層摸擬定位儀是熊佩韋的治病武器,它能更準確找到腫瘤位置,進行放射治療。

 

經由熊佩韋團隊計算設計,讓螺旋刀的高能量X光集中火力,只照射皮膚,皮膚放射劑量的分佈比傳統電子照射更精確均勻,而且不傷內臟、骨骼。他以削蘋果皮為比喻,螺旋刀只去除皮膚癌症,並不會傷害皮膚下的器官。

2011年,他以全皮膚螺旋斷層放射法,治療一名全身皮膚出現超過150顆腫瘤和斑塊的病人,成功清除全身病灶,也順利治療另一名長了上百個腫瘤斑塊的患者。

2013年,熊佩韋與謝忱希醫師對外公開這項創新療法,為惡性皮膚淋巴瘤病人帶來重大生機,也引起國內外醫界矚目,論文兩度刊載在國際重要期刊《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》。瑞典知名的居禮研究院還主動聯絡,希望能治療法國病患,大陸中山大學癌病中心更由主任率隊前來亞東取經。

目前全球只有4~5個國家能夠執行螺旋斷層全皮膚放射治療,亞東至今累積6例,治療成效不壞,2015~2019年,更是年年獲得SNQ國家品質標章肯定。

 

榮譽:

2018年 醫策會醫病共享決策競賽銅獎

2020年醫策會醫病共享決策實務運用獎

SNQ國家品質標章

 

 

腦轉移晚期癌症病人多活4

「螺旋刀還能治療癌症轉移到腦部的晚期病人,以往這類病人幾乎都被醫生宣告不治,」熊佩韋說,他們通常活不過一年。所幸靠著藥物、精準腦部放射治療,不少患者在癌症轉移到腦部,仍然能活3、4年(延伸閱讀:中西醫合併治療癌症,死亡率減少31%!)。

原來熊佩韋參考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做法,他們發現,螺旋刀也能有效治療腫瘤轉移腦部的末期病人(延伸閱讀:第4期癌症晚期的另一希望,有人活過10年)。

只要轉移性腦部腫瘤不到10個,體積不大,就可以用螺旋刀治療,對腫瘤個個擊破,局部控制率高達9成。如果超過10個,就得避開大腦的海馬迴,降低放射劑量,防止引發認知功能障礙。

他已經治療多名乳癌或肺癌轉移到腦部的病人,讓他們服用防失智藥物,不僅能殺死腫瘤,病人也保有相當程度的記憶力,可以生活自理。

 

學歷:

國防醫學院醫學系

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訪問科學家

美國德州貝勒醫學院臨床研究員

美國加州希望城國家醫學中心導航螺旋刀研究

經歷:
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

台灣放射腫瘤學會理事暨特殊技術委員會召集人

防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

口腔癌防治協會理事

新北市防癌協會理事

 

 

亞東醫院經驗豐富  吸引海外病人

亞東醫院引進螺旋刀15年,治療了6500名病人,至今發表69篇的國際期刊論文,數量居全台之冠,不僅是國內經驗最豐富的醫院,也吸引20多名來自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中國大陸等國家的醫生向熊佩韋學習,他也應邀到美、日、韓、馬、菲、泰等國家演講。

螺旋刀為癌症病人帶來希望,甚至海外病人到亞東就醫,連越南、蒙古、大陸以及遠在非洲的模里西斯,也有人不辭千里前來。

熊佩韋說,由於科技進步,醫界抗癌成果屢有突破,身為放射腫瘤科醫生,他將不斷引進高科技影像導引或粒子治療設備,也期許自己未來能研發更多創新療法,幫助病人。

 

圖片來源:亞東醫院、Unsplash

 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