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y Dr.131醫生醫 | 8 月 4, 2023 | 動態訊息, 醫病關係
衛福部從2000年提出醫療糾處理法案,經由醫療改革基金會爭取10多年,23年之後,「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」終於要在2024年元旦上路。 醫預法規定,發生醫療事故,醫院必須成立關懷小組,衛生局介入調解,病家不能直接控告。 其實,醫療糾紛是醫病雙方最大的痛點,醫生承受的壓力不亞於家屬,有的醫生忍受不了內心的負擔,還走上絕路。 一旦醫師被家屬控告,要怎麼面對? 一位曾經遭遇醫療訴訟的醫師,後來以刑事、民事,雙重反控家屬誣告,他又藉由寫作,自我醫治整起事件帶來的傷害。...
by Dr.131醫生醫 | 5 月 25, 2023 | 典範人物, 動態訊息
醫界夫婦檔不少,能夠憑藉專業知識,橫跨醫學、金融、勞資等三大領域者,卻不多見。 西園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詩應、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這對醫師夫婦,將調解醫療糾紛的原理,應用到保險理賠、勞資關係,協助金融界和政府解決爭議,雙雙成為跨界醫師。 看著他們打開手機的APP,竟然有多名國泰人壽工作人員留言,求助客訴問題、理賠糾紛,李詩應忙著回覆之餘,還要以新北市勞動調解委員的身分,幫助企業排解勞資問題;陳永綺則忙著擔任新北地院家事調解委員。...
by Dr.131醫生醫 | 4 月 9, 2023 | 動態訊息, 醫病關係
急診室的病人心情焦急,容易和醫護人員發生衝突。也是台灣急診醫學會榮譽理事長的台北長庚醫院院長黃集仁表示,急診室暴力是全球化議題,台灣有高達89%的急診醫師、73%的護理師曾遭受暴力威脅。 這是急診室的真實場景:一個媽媽因為兒子受傷,去看急診,急著要求醫生安排檢查,可是,醫生認為沒有必要而拒絕,媽媽不滿,此時醫生該怎麼回應? 病家:我兒子撞到頭,趕快照電腦斷層,我擔心他頭部骨折、有腦出血。 醫生:他外觀看來還好,不需要照,先在旁邊觀察。 病家:你不排檢查,萬一有後遺症,你可要負責! 醫生:他受傷和我沒關係,為什麼我要負責?...
by Dr.131醫生醫 | 1 月 11, 2023 | 動態訊息, 醫病關係
當發生醫療糾紛,現有的醫事鑑定能否還原治療過程的真相?當病人家屬認為醫審會無法提供解答,只好動手自己調查。 莊新明(化名)就是個例子。他認為,他的爸爸只是腸胃炎,醫生沒有按照治療準則,引發一連串醫療失誤,導致爸爸不明死亡。失去至親的悲慟,讓他從病家變為偵探,親自調查爸爸的真正死因,告上法院,進入民事三審。 他在訴訟過程中,發現台灣醫事鑑定的弊端與法院失能的黑暗面,希望以己身例子提醒政府,快速改善醫療糾紛的處理制度。以下是他的自述: ...
by Dr.131醫生醫 | 11 月 21, 2022 | 動態訊息, 醫病關係
每一項治療都存在風險,當醫生告訴家屬,手術成功率高,病人卻術後死亡,醫生要怎麼面對家屬?如果時間可以倒流,家屬在手術之前,應該有那些心理準備? 想像一下,手術之後,醫病之間出現這樣的對話: 病人:你不是說手術成功率是99%?為什麼我爸爸會死?你技術有問題! 醫生:失敗率有1%,剛好發生在他身上! 可以而知,醫生這樣回答,醫病關係勢必更加緊張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