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化社會中,隨著壽命延長,心臟瓣膜會自然退化,得到瓣膜性心臟病的機率也就愈高。據統計,65~69歲的民眾超過4成是病人,85歲以上的長者,更有80%罹患這項疾病。

由於心臟瓣膜老化,需要更換,國內醫界普遍使用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」(TAVI),經由導管,從鼠蹊部的動脈進入,將取自牛或豬的新瓣膜支架輸送到主動脈瓣,在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,更換原有的舊瓣膜(延伸閱讀:心臟血管動脈鈣化沒有症狀,不代表沒事)。

亞東醫院周邊血管中心主任黃日新表示,主動脈瓣膜狹窄是退化性疾病,由於老化,瓣葉發生鈣化、硬化,病人會喘、胸悶、下肢水腫、疲倦、暈倒,如果不治療,會有猝死風險。

 

心臟瓣膜切割術BASILICA是最新技術

不過,有的病人在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當中,會發生冠狀動脈開口閉塞的併發症,死亡率高達50%。亞東醫院引進世界最新的BASILICA瓣膜切割術,手術過程中,心臟不用接葉克膜,術後病人還能健走、慢跑(延伸閱讀:心肌梗塞自我檢測的4項指標,年輕人也適用)。

今年77歲的黃先生是台灣第一個使用BASILICA這項最新心臟瓣膜切割術的病人。他因為上了年紀,主動脈鈣化,感到體力變差,在2015年切開胸骨、肋骨,以傳統外科手術方式接受主動脈瓣膜置換(延伸閱讀:主動脈剝離症狀非典型:沒有三高、糖尿病,差點喪命!)。

因為恢復了健康,黃先生可以參加越野賽、越野競走活動。可是,隨著時間累積,他置換的心臟主動脈瓣膜受到血壓衝擊,功能退化,彈性疲乏,引發心臟衰竭,讓他感到氣喘胸悶,全身水腫,便在20223月到亞東醫院治療。

心血管內科主任許榮城、周邊血管中心主任黃日新在亞東醫院領導「經導管瓣膜治療團隊」,準備為他再次手術,並且打算使用有健保給付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(TAVI)。

 

黃日新許榮城醫師

亞東醫院黃日新主任(右)、許榮城主任(左)慶祝黃先生從心臟衰竭中康復。

台灣比美國晚5年引進BASILICA

可是,手術前進行電腦斷層模擬評估的時候,發現他有2%~3%/的機率會發生冠狀動脈開口阻塞,死亡率有5成,擔心他一旦發生不幸,死亡率就是100%。因此,許榮城和黃日新決定改用複雜度高又困難的BASILICA

許榮城說,BASILICA最早是美國在2017年使用,他在2022年引進台灣,屬於一種利用導絲電燒的手術。

導絲通電之後,穿刺切割退化的瓣膜葉片,讓新的支架瓣膜張開,不會影響冠狀動脈開口及血流,比起傳統的支架,效果更好,病人也不必額外花錢買心臟支架。

「手術超過1年半,我現在可以健走、慢跑,還能夠出手打拳,」黃先生笑著描述現在的健康狀況。

為什麼台灣比美國晚了5年,才使用BASILICA?許榮城說,這項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的新方法,需要跨足「經房中隔穿刺」「左心耳封堵」「二尖瓣膜經導管治療」等不同領域,才能執行,目前不是每家醫院都能操作。

他和黃日新在國內外醫學會陸續發表瓣膜治療特殊困難的相關案例。BASILICATAVI都要符合健保給付的資格,才能享有免費優惠,否則需要自費100多萬元。病人適合那一種,要由醫師正確評估。

 

原文連結:Dr.131醫生醫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