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每年大約有2萬人隆乳,因為不滿意手術結果,約有4%的人會二次手術,重做隆乳。
如今,醫界想要提升隆乳效果,與工程師跨界合作,花費2年時間,共同開發AI大數據3D隆乳儀器,全身上下掃瞄5秒鐘,經由大數據演算,10分鐘就能看見隆乳後的樣子(延伸閱讀:朱芯儀乳癌後重建乳房,衛斯理感到很滿意!)。
診所醫療技術長陳振坤與工程師共同研發這套AI隆乳模擬儀器,內建20多萬筆亞洲人的隆乳大數據,是台灣第一個讓隆乳者在術前就能看見術後效果的儀器,有助醫師溝通,減少醫療糾紛。
隨著國人愈來愈注重外貌,網紅、直播主、IG自拍盛行,隆乳不再是不敢啟齒,而是可以大方公布的公開秘密。不僅如此,隆乳的尺寸也跟著增大,從以往的200~250CC增加到現在的400~500CC。
AI大數據模擬儀器掃瞄隆乳女性的全身,可以預測隆乳後的胸形。
隆乳尺寸從太陽餅、椪餅到山東饅頭 愈來愈大
熟悉隆乳產業的人士指出,約莫30年前,女性隆乳不敢告訴先生,只敢一個人偷偷找醫生,要求的尺寸如太陽餅般大;20年前,果凍矽膠(植入假體)進入台灣,當時每年隆乳不到2000人,尺寸要求提升為椪餅般大,近幾年,她們由先生或男友陪同前來,尺寸也增加到山東饅頭般大(延伸閱讀:胰臟癌檢查方法:AI人工智慧診斷80%早期病兆,正確率超過90%)。
「在男性心中,既然花的錢是一樣,乾脆就做大一點!」這位人士分析,男性開始加入隆乳者與醫師的討論,提出建議,這也是為什麼隆乳會愈來愈大的原因之一。
然而,術後高低奶、兩邊大小不一、形狀不符期待,甚至形成醫療糾紛等事件時有所聞,陳振坤認為,這是因為醫師在術前與隆乳者的認知出現差異而導致,如果能藉由客觀的科技儀器,拉近雙方距離,就能提升兩者滿意度(延伸閱讀:雲象科技:AI大腸鏡找到潛藏瘜肉,準確度達96%)。
整形外科醫師陳振坤使用AI大數據,設計隆乳模擬儀器。
陳振坤向隆乳女性講解植入假體的差異。
隆乳模擬AI演算 預見隆乳後的自己
本身是整形外科醫師的陳振坤說,醫師、隆乳者對罩杯、乳房CC數的認知不同,術後效果就會打折,例如,350CC的假體植入身高150公分的女性,會是D罩杯,可是,在168公分,就會變成C罩杯(延伸閱讀:尿道感染大腸桿菌,入侵心臟,AI一分鐘查到菌血症)。
「D罩杯看起來是什麼樣子?」他表示,隆乳者最常詢問這類問題,而醫師只能拿出國外醫師設計的隆乳模擬圖,甚至從治療者的觀點,建議隆乳者適合的尺寸,可是,隆乳者不易理解,也未必符合自己的隆乳需求(延伸閱讀:AI用10分鐘檢測睡眠呼吸中止症,準確度9成)。
陳振坤從隆乳者立場,設計隆乳模擬儀器,他說,從使用者觀點進行隆乳手術,勢必能讓隆乳者大大滿意。
隆乳者在機器掃瞄下,測量全身的身形、胸形,同時計算乳房直徑、下垂程度、大小、腋下曲線,比對20多萬筆亞洲人的隆乳資料,10分鐘就能算出最適合的乳房形狀,還能360度旋轉影像,從各個角度觀察隆乳後的模擬情況。
他希望這套儀器能夠提高隆乳者滿意度,隨著累積國人的隆乳資料,未來能夠建立適合國人的隆乳數據。
圖片來源:Dr.131醫生醫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