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衛福部統計,牙醫師、中醫師、藥師人數已經飽和,學校還該不該增設科系,增加招生?在政府、基層醫事人員之間發生嚴重歧見(延伸閱讀:黑十字運動:醫事人員要求總量管制入法,衛福部承諾溝通對話)。

政府準備在2024年增設中醫學系、藥學系、學士後護理系,遭基層醫事人員強力反對。他們要求政府改善現在的執業環境,嚴守總量管制。以現況而言,牙醫師、中醫師、藥師已經飽和,甚至供過於求,一旦投入更多人力,將影響民眾健康。

928日中午,上百名基層醫事人員在烈日之下,到行政院表達「保障民眾醫療安全、捍衛總量管制維護」訴求,遞交陳情書,這是第一次醫事人員跨職別參與抗議行動(延伸閱讀:醫事人員明年加薪200億元,為什麼還要上街頭抗議政府?)。

 

慈濟大學藥學系
基層藥事人員到行政院抗議慈濟大學增設藥學系。

 

基層醫事人員首次跨職別共同抗議

他們表示,醫療涉及專業,一旦醫療人力過剩,彼此過度競爭,為了獲利,將出現更多自費項目,民眾難以分辨,弱勢者無力負擔,就會看不起病,非民眾之福(延伸閱讀:維護中醫總量管制聯盟:中醫人數飽和、過量,非民眾之福)。

發起這項抗議活動的「反藥學生增額聯盟」在短短1週內,結合台灣美容醫學產業全聯會、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(前身為「本土小牙醫聯盟」)、維護中醫總量管制聯盟、台灣護師工會,顯然醫事人員對健保體制下的工作環境積怨已久。

「反藥學生增額聯盟」召集人沈采穎表示,台灣目前有5萬多名藥師,平均每1萬人就有高達13名藥事人力(延伸閱讀:沈采穎:為什麼敢揭發史上最大缺藥潮?)。

 

反藥學生增額聯盟
反藥學生增額聯盟要求政府停止增設藥學系。

 

台灣藥師人力飽和

相較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萬人口有5位藥師、OECD會員國平均每萬人口有 8.6位藥師,美國每萬人有9.5位藥師,台灣已經太多。

她說,20227月行政院允諾維持現行藥學生總額,如今,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,通過慈濟大學113學年度設立藥學系學士班,這將使現在每年招收的1142名學生,多了30人,未來中山醫、亞大、義守、長庚也打算增設,藥師飽和將更嚴重。

看看日本,一度廣設藥學系,如今供過於求,日本政府預估2045年將有12.6萬名流浪藥師,因此,2025年起禁止大學新設藥學系或增加招生名額。至於美國,藥師多到必須輪流上班,平均每週從30個小時減到25小時,甚至成為派遣藥師。

她擔心,台灣藥師正走上這條路。在少子化的台灣,人口正在減少,教育部對醫療人員養成科系,應該逐年縮編,不宜增設,否則將會像普設大學一般,學生素質低落,畢業就等於失業。

 

醫療人力飽和
基層醫事人員第一次連袂為工作權益,向政府抗議。

 

波波牙醫(國際牙醫)實習名額爭議

也提出醫師人數總量管制的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理事長黃映綺、陽交大教授林元敏認為,醫事人員總量管制攸關訓練及服務品質,目前全台牙醫系招收371人,如果增加波波牙醫(國際牙醫)實習名額,將衝擊已經飽和的牙醫市場(延伸閱讀:台台牙醫市場飽和,還有多少空間容納波波牙醫?)。

至於陽交大將在113學年度設立的中醫系,也遭基層中醫師大力反對。維護中醫總量管制聯盟發起人陳嘉帆說,每年有365名中醫系畢業生,在人力飽和的現況下,不少中醫推出自費項目,甚至有只看自費、不做健保的診所。

「一旦陽交大每年增加30人,其他學校效尤跟進,中醫將進入戰國時代!」她擔憂到時候健保點值將會更少,為求生計,有更多中醫開發自費項目。

 

中醫師護理師增額爭議

受到護理師離職潮影響,多所大學紛紛增設學士後護理系,護師工會顧問陳玉鳳直指這是錯誤政策。她說,2002~2021年,平均每年有1.4萬護理科系畢業生,20年來,應該有28萬名護理師,可是,執業率只有58.6%(延伸閱讀:陳玉鳳:那裡來的膽子,敢怒嗆衛福部長陳時中?

「低薪、低尊嚴、勞動條件低,使護理人員離去,招收再多人力,也是枉然!」陳玉鳳認為,為今之計,應該幫護理師加薪,讓醫院改善勞動環境,護理人力自然回流。

衛福部長薛瑞元對這場陳情活動表示,牙醫、藥、護職種不同,評估各異。以護理師而言,全世界都在缺,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年應該要增加8%名額,因此,必須增加人力訓練。

至於增設中醫系、藥學系,將評估是否影響人力,而國際牙醫實習名額並非增額,而是要解決這一群長年在國外留學,回台後實習,進而成為牙醫的問題。

 

反藥學生增額額盟
基層醫事人員向行政院代表遞交陳情信。

 

基層醫事人員對健保體制積怨已久

薛瑞元這番話或許無法為基層醫事人員解惑,然而,讓他們心生不滿、上街頭抗議的怒火種子是20多年的健保制度。由於受限總額,僧多粥少,眼看和尚愈來愈多,分到的粥愈來愈少,健保點值一再打折,難以按捺不安情緒。

「如果政府的薪資也有固定總額,聘用的人員愈來愈多,分到的薪水跟著減少,他們就能體會箇中滋味!」藥師沈采穎打趣地說。

許多年來,健保支出只占GDP6.1%,儘管各界要求提高,依然不動如山。然而,進入老年社會,我們需要更多的醫療支出和足夠的醫事人力,這群直接面對病人的專業人士理應獲得合理報酬,而非稀釋點值。

或許下次醫事人員該改到總統府抗議,看看能否提醒執政當局。

 

圖片來源:Dr.131醫生醫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