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感謝那一場訴訟,我從此恣意遨遊醫療世界
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在2024年上路,一位曾經遭遇醫療訴訟的醫師敘述被家屬誣告,獲判無罪。
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在2024年上路,一位曾經遭遇醫療訴訟的醫師敘述被家屬誣告,獲判無罪。
李詩應、陳永綺醫師夫婦推動醫病和諧,不僅鑽研學習法律,也到日本學習醫糾調解,還下一代醫學生。
當發生醫療糾紛,由專家組成的衛福部醫事審議委員會是第三方鑑定單位。可是,對醫、病而言,身為第三方的醫審會,果真能夠公正?病家找到醫審會,醫糾案件就能水落石出?醫師會服氣醫審會的鑑定報告?
急診室的病人心情焦急,容易和醫護人員發生衝突,甚至是醫療糾紛。童綜合醫院副院長吳肇鑫建議醫生扮演急診病人角色,以病人立場和他們對話。
主治醫師沒有『勞基法』保障,被迫離職,勞動權益不保。病人找不到醫師,健康不保。前彰基皮膚科醫師邱足滿被迫離職,病人找不到她,沒有治病,影響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