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dical news
醫病關係
「台灣血友病之父」沈銘鏡的病人緣,誰人能比?
台灣因為沈銘鏡推動血友病治療,多年下來,已達國際水準。即使年事已高,他仍好學不倦,參加世界血友病聯盟或國際血栓及止血學大會,汲取最新血液凝固學知識,應用在病人身上。
國健署沒說的秘密:做大腸鏡檢查,你要找這樣的醫生
做大腸鏡檢查之前,可以詢問醫師,每檢查4人,他是否就發現1人有大腸瘜肉?如果醫師的檢查結果都是「正常」,偵測率不到25%,代表他檢查有疏漏。
病家扮演柯南,挖掘醫療體系的弊端
醫療糾紛的家屬認為,他的爸爸只是腸胃炎,醫生沒有按照治療準則,引發一連串醫療失誤,導致爸爸不明死亡。失去至親的悲慟,讓他從病家變為偵探,親自調查爸爸的真正死因,告上法院,進入民事三審。
醫病關係:如果病人死於成功率99%的手術
如果醫生告訴病人手術成功率是99%,最後,病人死亡,家屬責怪醫生技術有問題。其實,醫生在手術前應該防患未然,告知失敗率有1%,萬一剛好發生在病人身上,要他事先想好因應對策。
醫師不要在手術結束後說這句話
手術結束後,醫生告訴家屬開刀成功,但是,病人後來過世,變成手術失敗,家屬不解,要醫生給個交代,這是怎麼回事?在許多醫糾案件,這句話卻容易成為家屬指控醫生的導火線。
張立人:醫護人員對醫美求診者該有的讀心術
麗星診所主治醫師張立人是身心科醫師,他研究醫美求診者的心態,著有《皮膚營養學全書:減輕過敏發炎、免疫與荷爾蒙失調,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》。他在書中建議醫護人員應對求診者的溝通技巧。醫護人員不要急著治療,先初步了解求診者的身體與精神疾病史、心理狀況以及當時的精神狀態。
吳肇鑫:幫幫遭遇醫療糾紛的急診醫生和病家
童綜合醫院副院長吳肇鑫幫助急診醫師解決醫療糾紛。他見過一名醫生被告,官司纏訟14年,最後被判無罪,心靈創傷難以平復。吳肇鑫認為,醫糾官司訴訟曠日費時,檢察官、法官不了解醫學,難以在短時間內依據鑑定報告下判決。
醫糾案例:即使官司會輸也要提告的勇氣
一名病人因為年假期間,找不到主治醫師治療心臟病,家屬想要轉院,找了曾經替病人開刀的醫師協助。這位醫師認為病人得到大腸癌,必須立即開刀。豈料手術後病人死亡,家屬決定提告,可是醫師獲判無罪。他認為醫院愈蓋愈多,假日醫療人力問題沒有解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