鴨血是火鍋的熱門配菜,含有豐富鐵質,口感軟嫩像果凍一般,是麻辣火鍋湯底的主角。但是,你知道真假鴨血的區別嗎?

消基會於2023年10及12月間,在台北市及新北市傳統市場、連鎖大賣場、即食鴨血專賣店及網路電商平台,分別購買2次總共30件鴨血產品,檢驗發現22件、7成含有雞的成分,是否混合雞血,有待主管機關判定。

消基會認為,純鴨血產量供不應求,鴨血大多混合其他禽血,衛生單位要求業者必須標示為水血、禽血、鴨血(水血)、鴨血(禽血)、鴨血(含雞血)等名稱,避免誤導民眾(延伸閱讀:台灣40年來食物中毒統計增加近8倍,8大食物中毒症狀和原因是哪些?)。

 

鴨血成分含雞   購買前問清楚

然而,從這次調查發現,業者沒有完全遵守規定,清楚標示。消基會建議大家購買時應注意包裝標示,或是主動詢問。如果是市場販售的散裝商品,可以直接詢問(延伸閱讀:隔夜飯保存11招,預防米酵菌酸,還能做炒飯)。

回顧以往,鴨血成分不純,真假鴨血難分不是新聞。2014年間,台北市衛生局抽查20樣散裝鴨血,都有混血情況;2015年間,衛生單位還查到,全台最大鴨血製作商將沾了禽鳥糞便、羽毛的飼料用禽血,加入鴨血、豬血糕,流入市面火鍋料理店,嚴重影響食品安全衛生。

養鴨協會於2015年就指出,台灣每年屠宰約3000萬隻鴨,做出的540萬公斤純鴨血,只占整體鴨血市場的1成,鴨子數量有限,因此,鴨血量不足市場所需。

 

鴨血成分
消基會檢驗發現7成鴨血成分有雞,標示不實。

 

鴨血成分不純   肇因鴨血產量不足

一般市面上看到的鴨血,大多數是「混血」:混合雞、鴨、鵝等禽血製作,後續加工時,可能添加水分、磷酸鹽類等。可是,市面上的鴨血商品標示不實,大多數只標示「鴨血」,容易誤導消費者。

消基會表示,外觀是分辨鴨血的一項指標,豬血通常呈深紅色,質地可能相當濃稠;鴨血的顏色比雞血深,但是,比豬血淺,可能帶有紫色色系;而雞血通常呈鮮紅色,通常比豬血淡,質地比較稀。

 

鴨血成分含磷酸鹽   不宜食用過量

此外,消基會特別醒大家,鴨血製程可能會添加磷酸鹽類、檸檬酸鹽類等,吃火鍋的時候,往往會搭配各式火鍋料。以往消基會調查火鍋料磷酸鹽含量介於4002500 mg/kg,如果加上鴨血,磷酸鹽可能會攝取過量。

如果吃下過多磷酸鹽,可能影響鈣質吸收,可能造成骨質疏鬆或是增加腎臟病患者的代謝負擔。

以這一次調查來看,其中9件經過調味加工的麻辣鴨血,檢視包裝營養標示發現,如果吃完一整包,就會吃下1857〜4000毫克的鈉,而衛福部建議每天最多是2400毫克(即6公克鹽),必須注意份量。

 

圖片來源:消基會

歡迎各界合作報導。粉專私訊或電郵dr131ysy@gmail.com。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