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溝穴是中醫最常使用的穴位之一,它最為人知道的功效是改善便秘,有人稱它是便秘穴位。

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師林國偉表示,支溝穴的「支」就是支通上肢,「溝」就是溝渠,功效是清熱瀉火、通調氣機,主要是治療氣機不利的疾病,在臨床上使用最多是改善便祕。但是,它也有其他6種功效(延伸閱讀:合谷穴位置與8種功效:按壓虎口穴道,痠脹麻感才正確)。

 

支溝穴6種功效

1.改善便秘,飯後各在左右兩手的支溝穴按摩至少5分鐘延伸閱讀:咳嗽看中醫:新冠止咳一號1週就能改善症狀

2.帶狀疱疹,沿著肋骨從後面痛到前面,必須由中醫師在穴位針灸,或是拔罐,才有治療效果(延伸閱讀:大腸癌中醫治療,三期復發率降為35%)。

3.肋間神經痛,腋下到身體側邊的肋骨感到悶脹,按壓支溝穴,可以緩解。

4.肩背痠痛、胸背痛。中醫師陳峙嘉拍攝影片表示,平時按壓,可以改善。

5.呼吸困難

6.耳鳴

 

支溝穴位置
從腕橫紋往上3吋,大約4個橫指,是支溝穴位置。

 

支溝穴位置在手臂前臂背側

林國偉表示,前臂背側從腕橫紋往上3吋,用自己手指向上量,大約4個橫指,尺骨與橈骨之間的中點就是支溝穴,按壓時會有痠脹感(延伸閱讀:80%大腸癌與腺瘤型瘜肉有關,8招預防大腸瘜肉)。

找到支溝穴,用拇指直接按壓或是揉按,順時鐘或逆時鐘的方向都可以。左右2手的支溝穴,每次各揉按3~5分鐘,按完之後,通常會覺得腸道蠕動,甚至有人會打嗝,這都是正常現象。

 

支溝穴治療便秘的4個密訣

1.支溝穴不需要按到痠麻才有效,而是要按壓足夠的時間。

2.飯後按摩左右2手臂的支溝穴,至少各5分鐘。林國偉表示,大便在大腸蠕動需要時間,最好在飯後按摩。因為吃飯後會有胃、結腸反射,此時按摩支溝穴,對治療便秘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3.鼻胃管餵食的臥床病人也適用。林國偉說,幫病人管罐流質食物之後,每天按摩5~6次,效果不錯延伸閱讀:第4期癌症晚期的另一希望:中西醫合療,有人活過10年)。

4.按摩支溝穴,搭配腹部順時鐘方向按摩。順著大便傳送的方向,右下腹為起點,往上按摩到右肋骨下方,再向左橫向按摩到左肋骨下方,接著,由左肋骨下方往下按摩到左下腹,往右按摩到肚臍下,再向肛門方向,略微推壓一下。

 

林國偉醫師
林國偉醫師說,按壓支溝穴最少5分鐘,可改善便秘。

 

按壓支溝穴,治療氣虛型便秘

便秘是因為生活型態、飲食失衡或者是久坐少運動而造成。臨床上發現許多人上廁所時排便不順,排便的時間過長、用力過大延伸閱讀:咳嗽看中醫:新冠止咳一號1週就能改善症狀

這種狀況在中醫理論被稱為「氣虛型便祕」,從解剖生理上看,就是腸道蠕動無力,可以使用支溝穴調理身體機能。

林國偉解釋,中醫看便秘,分成「實祕」及「虛祕」2大類。實祕指的是火氣大,水喝得少而形成的便祕;虛祕又可分為氣祕、血祕(例如,產後失血,多日沒有大便)、陽祕、陰祕等,氣虛型便秘為最常見。

他建議,預防氣虛型便祕最好的方法,就是飯後散步,促進腸道蠕動。

穴位按摩可以調理身體機能,不過,要完整治療,還是找合格中醫師求診,搭配針灸、拔罐、放血、用藥。以下是林國偉示範支溝穴的位置影片:

 

圖片來源:花蓮慈濟醫院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