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國健署分析統計2022年國人罹癌速度不僅比2021年更快,人數也更多。

平均來看,每4分鐘2秒就有1人罹癌,癌症時鐘的速度比2021年快了17秒,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3293人,比2021年增加了8531人,平均每十萬人有323.3人罹癌,比2021年多了16.8人。

儘管罹癌人數增加,死亡率卻持續下降。國健署呼籲,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是不二法門。2025年開始,有免費五癌篩檢,放寬篩檢條件和年齡限制,民眾要多多利用(延伸閱讀:2025年四癌篩檢增為五癌篩檢,年齡下降,擴大對象)。

 

2022年十大癌症與癌症時鐘

 

 

2022年十大癌症

 

 

十大癌症發生年齡以60~79歲最多

國健署表示,癌症病人以50歲以上民眾為主,占83%,發病年齡中位數是64歲,與前一年相同。罹癌者60~79歲最多,比2021年增加5396延伸閱讀: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居首,癌症死亡率比10年前增加17.3%

其中,男性罹癌年齡中位數是66歲,與2021年一樣,女性則是62歲,比前一年的63歲,提早了1延伸閱讀:國健署沒說的秘密:做大腸癌檢查,你要找這樣的醫生

觀察十大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,肺癌、皮膚癌及子宮體癌比2021年提早1歲,其餘則是相同。部分癌症年齡中位數甚至提早到50歲,例如,口腔癌為59歲、子宮體癌為56歲、乳癌為57歲、甲狀腺癌為50延伸閱讀:台灣2021年罹癌人數首次下降,肺癌變成癌王,胰臟癌首次進入10大癌症排行榜

 

2022年十大癌症

 

 

十大癌症排名以肺癌居首

十大癌症新發生人數,肝癌及口腔癌發生率下降,可是,乳癌、大腸癌、肺癌、攝護腺癌、子宮體癌、胃癌、甲狀腺癌及皮膚癌卻在上升。前三名的肺癌、大腸癌和乳癌患者,都超過1.7萬人,按照男女合計,排名依序為:

1.肺癌

2.大腸癌

3.女性乳癌

4.肝癌

5.攝護腺癌

6.口腔癌(含口咽、下咽)

7.甲狀腺癌

8.胃癌

9.皮膚癌

10.子宮體癌

2021年相比,除了第5名的攝護腺癌與第6名口腔癌序位互換,第10名的子宮體癌首度進榜,與第11名的胰臟癌序位互換,其餘排序與前一年相同。

 

女性罹患肺癌呈上升趨勢

其中,肺癌已經連續兩年拿下第一大癌症,近五年新發現肺癌病人,一年增加1100人。雖然死亡率呈現下降,女性罹患肺癌呈現上升趨勢,男性則上下震盪延伸閱讀:肺癌會遺傳!家族史比老菸槍得病機率高出逾2倍

分析原因,國健署認為,抽菸、二手菸、肺癌遺傳家族史、肺部疾病、空氣汙染是肺癌致病因素。

所幸國健署推行低劑量電腦掃瞄檢查,2022年發現0~1期的肺癌病人有38.5%,高於前一年的35.5%,而4期病人從前一年的50%降到47.4%。肺癌如果能在0~1期發現,五年存活率可以超過9成,4期病人只剩下1成。

 

癌症篩檢

 

 

十大癌症大腸癌排名第二

至於大腸癌,近三年死亡略有下降,發生率呈現上下震盪。由於國健署推行糞便潛血檢查,早期發現大腸癌從2009年的22.4% 增加到25.0%,五年存活率超過9成,而4期病人只剩下1延伸閱讀:大腸癌中醫治療,三期復發率降為35%

國健署表示,不健康飲食、缺乏身體活動、肥胖及菸酒、老化是引發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延伸閱讀:80%大腸癌與腺瘤型瘜肉有關,8招預防大腸瘜肉

 

十大癌症乳癌排名第三

隨著人口老化,乳癌正在威脅女性健康,每十萬人有92人罹患,是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延伸閱讀:癌症年輕化,台灣50歲以下乳癌40年增加4倍,雌激素是元凶

大致說來,基因變異、初經早、停經晚、晚生、未哺乳、家族史、有乳房疾病、乳房較緻密、輻射線曝露、缺乏運動、肥胖、服用荷爾蒙、酗酒、壓力等是危險因子。

如果能在0~2期發現,五年存活率超過9成,第4期五年存活率約為4成。國健署提供乳癌篩檢,0~1期早期乳癌發現率在13年內,從40.6%上升到46.1%

 

何志明醫師

國泰醫院婦女醫學部副主任何志明發現,子宮體癌是婦癌之首,有增加趨勢。

 

十大癌症首見婦癌之冠的子宮體癌

值得注意的是,同樣威脅女性的子宮體癌首次名列十大癌症,它是女性第5大癌症,每十萬人有18.8人罹患,近22年來,呈現上升趨勢。

國健署表示,多囊性卵巢症候群、肥胖、高熱量高油飲食、荷爾蒙因素、老化、缺乏運動、糖尿病、有子宮體癌或大腸癌家族史、乳癌或卵巢癌、子宮內膜增生、曾接受骨盆腔放射治療,都是危險因素。

國泰醫院婦女醫學部副主任何志明說,台灣由於飲食西化,子宮體癌病人逐漸增加。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子宮體癌,好發於停經後女性,年齡中位數為56歲。

不過,有調查顯示,子宮體癌似乎有年輕化趨勢,5%的病人不到40歲,已經超越卵巢癌和子宮頸癌,成為婦科癌症的首位。

何志明說,子宮體癌病人常伴隨有糖尿病及高血壓。超過9成的子宮體癌都屬於子宮內膜癌。第一型子宮內膜癌通常發生在較年輕女性,與肥胖和雌激素過度刺激有關,第二型常見年長女性 ,與基因缺陷有關。

他提醒,停經前、後不正常的出血是子宮體癌最常見症狀,90%的病人有此現象。因此,停經一段時間,如果出血,需要找醫生檢查。

 

2022年男女性十大癌症

 

 

男性十大癌症以大腸癌居首長達13

至於男女性罹癌,也有性別差異。國健署說,2022年男性有67299人罹癌,每10萬人口有342.3人,較前一年增加11.5人,年齡中位數是66歲,與2021年一樣。

大腸癌蟬聯13年居男性十大癌症第一名。與2021年相比較,原為第5位的攝護腺癌,向前上升2個名次至第3位,口腔癌及肝癌各往後1個名次,其餘排名與前一年相同,排名依序為:

1.大腸癌

2.肺癌

3.攝護腺癌

4.口腔癌

5.肝癌

6.食道癌

7.胃癌

8.皮膚癌

9.白血病

10.非何杰金氏淋巴瘤

 

女性十大癌症以乳癌居首長達20

至於2022年女性十大癌症,新發癌症人數為62994人,每10萬人有311.2人,較前一年增加22.8人。

乳癌發生率蟬聯20年第一,原為第11名的子宮頸癌前移2個名次,胃癌下降1個名次,其餘序位與前一年相同。依序為:

1.乳癌

2.肺癌

3.大腸癌

4.甲狀腺癌

5.子宮體癌

6.肝癌

7.卵巢癌

8.皮膚癌

9.子宮頸癌

10.胃癌

 

癌症篩檢

 

 

十大癌症男女比率1.11

國健署表示,整體而言,男女罹癌比率是1.11,不過,食道癌的男女比是12.51,口腔癌是9.91,差距頗大。甲狀腺癌則是女多於男,男女比是0.31

研究指出,嚼檳榔造成口腔癌的機率是未嚼者的28倍,吸菸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吸菸者的18倍,嚼檳榔者罹患上消化道癌症,較不嚼者的風險增加5倍,檳榔、菸、酒皆使用者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,風險更高達10.5倍。

 

避免十大癌症,留意身體異常

癌症初期沒有症狀,目前國際還沒有實證建議,對攝護腺癌、甲狀腺癌、胃癌、皮膚癌、子宮體癌、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及卵巢癌的無症狀者進行篩檢,國健署提供以下異常症狀,供大家參考:

攝護腺癌:

小便無力、頻尿、急尿及夜尿等排尿症狀或不明原因骨頭疼痛。

甲狀腺癌:

快速長大的頸部腫塊、聲音嘶啞、呼吸困難、持續咳嗽、吞嚥困難。

胃癌:

常見症狀為噁心、脹氣、消化不良、食慾差,伴隨體重下降。

皮膚癌:

皮膚隆起硬塊、潰瘍;痣的顏色、大小發生變化。

子宮體癌:

停經後的出血、非經期的不正常的出血,包括:月經週期紊亂、長期持續性出血、月經長久不來後突然大量出血。

非何杰金氏淋巴瘤:

不明原因發燒38°C以上、6個月內體重減輕達10%、夜間盜汗、局部或全身如頸部、腋下、鼠蹊等表淺淋巴腺無痛性腫大。

卵巢癌:

下腹部腫塊、腸胃道症狀,如噁心、嘔吐、食慾不振、腹脹、腹痛、便秘。

肺癌:

持續咳嗽甚至惡化、痰帶有血絲或咳血、呼吸急促並出現喘鳴聲、持續胸痛且有惡化情形、聲音沙啞、四肢關節疼痛、無預警體重下降食慾不振。

大腸癌:

血便、長期或慢性的腹部不適、排便習慣改變(便秘、腹瀉)、大便型態改變(變細、變水)、時常有便意感,總感覺糞便無法排空、貧血、疲勞、虛弱、臉色蒼白等。

乳癌:

乳房發現硬塊、分泌物、皮膚凹陷、皮膚紅腫、腋下淋巴腫大、乳頭凹陷、乳頭濕疹或潰瘍。

肝癌:

慢性BC型肝炎、各種原因有肝硬化 (明顯肝纖維化)、習慣性飲酒、代謝症候群並肝功能異常。

口腔癌:

口腔內部或周圍有腫脹、硬塊、脫皮落屑、發生不明原因麻木感、疼痛或觸痛、不明原因出血、口腔黏膜出現白斑或紅斑、舌頭活動度受阻、吞嚥或咀嚼時感到困難或疼痛。

子宮頸癌:

陰道分泌物增多,且有異味、非經期之不正常的陰道出血、下腹部疼痛、性交後出血。

 

圖片來源:國健署、網路

 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