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智症可以在沒有症狀的時候提早發現,而且是提早10年!

隨著醫療科技進步,一種TAU顯影劑的出現,只要花20分鐘檢查,就可以讓失智症提早10年發現,在病人言行舉止還一切如常,就能預先得知,而且準確度達100%,讓醫生未卜先知,有如替失智症算「病」(延伸閱讀:阿茲海默症新藥欣智樂一年費用100~150萬元,樂意保85萬元,6項注意事項)!

新旭生醫研發「Tau蛋白顯影劑APN-1607」,這是一種放射性氟化分子,利用PET正子掃描檢查大腦中的TAU蛋白是否沉積,以視覺化和量化方式幫助醫師正確檢查失智症、阿茲海默症和治療時機,準確性達100%。

 

新旭生醫張明奎與張瓊之醫師

新旭生醫執行長張明奎(右)與高雄長庚醫院張瓊之醫師合作失智檢查臨床試驗。

失智症檢查以TAU蛋白為早期診斷黃金標準

新旭生醫執行長張明奎說,在失智症、阿茲海默症出現症狀前,類澱粉蛋白先開始沉積,TAU蛋白也是一種生物標記,與神經損傷、病情惡化高度相關,是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治療的參考關鍵,可說是診斷早期失智症的黃金標準。

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部副主任張瓊之表示,阿茲海默症、失智病人在發病前20年,大腦中類澱粉蛋白開始沈積,此時未必有明顯病兆。正常人的TAU蛋白存在大腦神經之內,一旦神經壞死,TAU蛋白就會在神經之外現身延伸閱讀:抽血就能查出阿茲海默症,準確率達93%,費用僅PET正子攝影的1/7

她進一步解釋,TAU蛋白與認知、記憶有關,失智症、阿茲海默症病人在發病前10年,即使生活沒有異狀,TAU蛋白已經開始沉積,因此,使用TAU顯影劑不僅能提早10年發現失智、阿茲海默症,也能準確診斷,進行治療(延伸閱讀:腦年齡測試:AI軟體1分鐘發現早期失智,準確度超過9成

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徐榮隆則說,現行診斷阿茲海默症時,醫師只能使用AD-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,判斷病人「很有可能」是阿茲海默症患者,精準度不及TAU蛋白生物標記。

張瓊之也說,有的病人外觀言行如常,沒有病識感,接受篩檢量表,被認定有失智風險,很不服氣。如果使用視覺化和量化的檢查方式,病人從影像中看到自己大腦TAU蛋白沉積,就會願意接受治療。

 

TAU顯影劑

日本研發輕量型PET正子掃瞄儀器,可以隨巴士深入偏鄉,為老人檢查失智。

失智症檢查TAU顯影劑申請台灣藥證

目前Tau蛋白顯影劑APN-1607正在美國、中國大陸進行23期臨床試驗,並向中國申請藥證,目前全球已經累積4000多筆資料,將進行AI自動辨讀,建立雲端數據中心和全球腦健康偵查網路,推動早期篩檢延伸閱讀:家天使平台臨時看護協助長輩預防失智

新旭生醫執行長張明奎表示,TAU顯影劑已獲百健(Biogen)、必治妥施貴寶(BMS)國際藥廠採用,檢查大腦中的TAU蛋白是否出現沉積,他也已經向食藥署送件,申請台灣藥證。

由於TAU顯影劑必須搭配PET正子掃瞄儀器,全台670PET儀器以檢查癌症為主,未必能大量篩檢失智症。

張明奎說,日本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設計了輕量型腦部專用PET儀器,不僅已獲日本政府許可,更可以搭載巴士,深入偏鄉巡迴檢查,讓社區老人接受早期篩檢。

如果TAU顯影劑成功拿到台灣藥證,自費檢查約7萬元。目前林口長庚、高雄長庚、台大醫院正在進行研究,年滿45歲、發生迷路、記憶退化、講話異常等行為,可以詢問醫師,符合條件者可以免費參加。

 

圖片來源:新旭生醫、日本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

 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