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y Dr.131醫生醫 | 8 月 4, 2023 | 動態訊息, 醫病關係
衛福部從2000年提出醫療糾處理法案,經由醫療改革基金會爭取10多年,23年之後,「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」終於要在2024年元旦上路。 醫預法規定,發生醫療事故,醫院必須成立關懷小組,衛生局介入調解,病家不能直接控告。 其實,醫療糾紛是醫病雙方最大的痛點,醫生承受的壓力不亞於家屬,有的醫生忍受不了內心的負擔,還走上絕路。 一旦醫師被家屬控告,要怎麼面對? 一位曾經遭遇醫療訴訟的醫師,後來以刑事、民事,雙重反控家屬誣告,他又藉由寫作,自我醫治整起事件帶來的傷害。...
by Dr.131醫生醫 | 1 月 11, 2023 | 動態訊息, 醫病關係
當發生醫療糾紛,現有的醫事鑑定能否還原治療過程的真相?當病人家屬認為醫審會無法提供解答,只好動手自己調查。 莊新明(化名)就是個例子。他認為,他的爸爸只是腸胃炎,醫生沒有按照治療準則,引發一連串醫療失誤,導致爸爸不明死亡。失去至親的悲慟,讓他從病家變為偵探,親自調查爸爸的真正死因,告上法院,進入民事三審。 他在訴訟過程中,發現台灣醫事鑑定的弊端與法院失能的黑暗面,希望以己身例子提醒政府,快速改善醫療糾紛的處理制度。以下是他的自述: ...
by Dr.131醫生醫 | 6 月 28, 2022 | 動態訊息, 醫病關係
2020年秋天,藝人簡莉紋在台北市一家中醫診所接受針灸治療,扎了22針,發生氣胸,造成肺部38%塌陷,需要緊急開刀,接受14天住院治療。 沒想到,過了半年,2021年春天,簡莉紋的身體依然不適,不僅睡不好,也影響工作進度。雖然診所解釋,氣胸並非針灸引起,和簡莉紋溝通,雙方卻沒有達成共識。於是,她提起刑事訴訟,這起醫療糾紛進入司法程序,也上了新聞版面。 「針灸造成氣胸是中醫師遇到的醫糾類型之一,」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副理事長陳仲豪表示。中醫除了針灸,鮮少有侵入性治療,儘管如此,治療過程仍舊可能發生醫療糾紛。 ...
by Dr.131醫生醫 | 3 月 5, 2022 | 醫病關係
2015年,一位接受婦科手術的病人,因為過程中沒有麻醉專科醫師參與,缺氧過久,成了植物人。妹妹花費數百萬元的醫療費照顧她,為了追查真相,向多位專家請教麻醉藥物和麻醉過程,還花了近80萬元打官司。雖然2次敗訴,依然不放棄,她相信老天會讓姐姐醒過來,可以認得自己。以下是她的自述: 我的姐姐患有子宮肌瘤,2011年在南部一家地區醫院治療。2015年舊疾復發,回到醫院手術,醫生建議摘除子宮。...
by Dr.131醫生醫 | 3 月 4, 2022 | 醫病關係
《Dr.131醫生醫》邀請熟悉醫療、法律的專家,以匿名方式,客觀公正評論醫療糾紛案件,希望醫病雙方從案例中學習,增進溝通,避免對立。 討論案件:感謝那一場訴訟,我從此恣意遨遊醫療世界 專家認為,如果本案醫生在手術前,確定病家確實知道病人開刀,極可能死亡,或許就不會有此憾事。以下是評論內容: 一,誣告的定義 本案醫生在獲判不起訴之後,以刑事、民事,雙重反控家屬誣告,這在法律上無法成立。誣告係憑空想像或假造事實存在,入人於罪,並非因為醫療糾紛內容而成立。本案有醫療行為,醫療事實存在,不符誣告定義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