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健署沒說的秘密:做大腸鏡檢查,你要找這樣的醫生

國健署沒說的秘密:做大腸鏡檢查,你要找這樣的醫生

國健署統計,大腸癌發生人數已經連續15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一名,平均每31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為大腸癌。 2019年大腸癌發生年齡中位數是67歲,比2018年延後了1歲。國健署表示,糞便潛血檢查是發現大腸癌的第一步,如果檢查結果異常,要儘速接受大腸鏡檢查,及早找到潛在的瘜肉或大腸癌。 美國腸胃內視鏡醫學會表示,大腸鏡可以減少大腸癌發生率69%、死亡率68%。國內醫界計算,台灣每年要做40萬次大腸鏡檢查,次數多得可以在國際間排前3名,這也是國內最常見的內視鏡項目。...
雲象科技:AI智慧醫療揭開大腸鏡檢查的黑盒子

雲象科技:AI智慧醫療揭開大腸鏡檢查的黑盒子

台灣每年要做40萬次大腸鏡檢查,次數多得可以在國際間排前3名,這也是國內最常見的內視鏡項目。 由於檢查普及,大腸癌成了台灣最常見的癌症,每年新增1萬7000名病人。 然而,在檢查過程中,當你上了麻醉藥,在昏睡中,你是否知道醫師能找到每一個大腸瘜肉?是否確實切除,避免藏在腸道深處的瘜肉變成癌細胞?   大腸鏡檢查有不為人知的黑盒子 由於涉及醫師的臨床經驗和敬業態度,這個答案可說是大腸鏡檢查的黑盒子,難以探究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