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健署沒說的秘密:做大腸鏡檢查,你要找這樣的醫生

國健署沒說的秘密:做大腸鏡檢查,你要找這樣的醫生

國健署統計,大腸癌發生人數已經連續15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一名,平均每31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為大腸癌。 2019年大腸癌發生年齡中位數是67歲,比2018年延後了1歲。國健署表示,糞便潛血檢查是發現大腸癌的第一步,如果檢查結果異常,要儘速接受大腸鏡檢查,及早找到潛在的瘜肉或大腸癌。 美國腸胃內視鏡醫學會表示,大腸鏡可以減少大腸癌發生率69%、死亡率68%。國內醫界計算,台灣每年要做40萬次大腸鏡檢查,次數多得可以在國際間排前3名,這也是國內最常見的內視鏡項目。...
長庚大學讓衛生紙也能檢測大腸癌

長庚大學讓衛生紙也能檢測大腸癌

糞便潛血反應是預防大腸症的一種檢查方法,如果你覺得挖糞便檢查噁心又太麻煩,長庚大學有方法解決。 他們研發一種聰明的衛生紙,只要沾少許糞便,滴2種試劑,1分鐘就能檢測你是否有潛血反應,可以及早預防大腸癌。 大腸癌是目前發生速度最快的癌症,國人做大腸鏡的次數在國際上排名前3,不過,長庚大學生醫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吳旻憲發現,國健署為50歲以上民眾,每2年提供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,利用率只有41%。   僅4成50歲以上民眾使用免費糞便潛血檢查...
雲象科技:AI智慧醫療揭開大腸鏡檢查的黑盒子

雲象科技:AI智慧醫療揭開大腸鏡檢查的黑盒子

台灣每年要做40萬次大腸鏡檢查,次數多得可以在國際間排前3名,這也是國內最常見的內視鏡項目。 由於檢查普及,大腸癌成了台灣最常見的癌症,每年新增1萬7000名病人。 然而,在檢查過程中,當你上了麻醉藥,在昏睡中,你是否知道醫師能找到每一個大腸瘜肉?是否確實切除,避免藏在腸道深處的瘜肉變成癌細胞?   大腸鏡檢查有不為人知的黑盒子 由於涉及醫師的臨床經驗和敬業態度,這個答案可說是大腸鏡檢查的黑盒子,難以探究。...
害安倍晉三辭職2次的潰瘍性結腸炎,正在台灣增加

害安倍晉三辭職2次的潰瘍性結腸炎,正在台灣增加

今天來談談:從名人看疾病。 日本已故首相安倍晉三將在9月27日舉行國葬。在執政生涯中,他2度擔任首相,卻因為潰瘍性結腸炎被迫辭職2次。第一次是2006年,他就職僅1年,第二次是2020年,當時他滿臉疲憊,還吐出血絲,決定卸下首相之職,專心治療。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大腸疾病,和生活壓力有關。回想安倍2006年第一次擔任首相,內閣爆發醜聞,包括政府養老金記錄丟失,影響到5千萬人,政府聲譽受損。...
即使官司會輸也要提告的勇氣

即使官司會輸也要提告的勇氣

住院病人在假日找不到適當醫生會診,自行找另一名醫生,不料卻被誤診,王自強(化名)就是這樣失去了爸爸。他控訴醫院的醫療制度殺人,甚至發現醫生為了掩蓋誤診之事,竄改病歷,而醫院卻只想賠錢,息事寧人。 經過調解,他選擇和解,醫院主動提出賠償60萬元喪葬費。錢,不是目的,他只希望醫院增加醫生人力,改善假日會診問題。如今,4年過去了,眼見醫院病房愈蓋愈多,假日仍舊沒有醫生會診,他的內心充滿無力。以下是他的自述:    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