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8月,健保署給付治療罕見疾病「脊髓肌肉萎縮症(SMA)」的基因藥物:「諾健生」,這個名列全球最貴的藥物,一劑要價4900萬元,是台灣健保史上給付最高的藥物,貴到健保署只能分期付款而引起社會矚目。
SMA發生率是萬分之一,屬於罕見疾病。患者由於基因缺損,導致脊髓的運動神經元退化,造成肌肉萎縮無力,從嬰兒時期,就不能坐正、爬行、走路,全身癱軟,生活無法自理,成為有意識的植物人,嚴重者會影響呼吸和吞嚥功能,甚至死亡。
台灣目前有400多名SMA病人,健保署從2020年7月給付第一個注射藥物,今年4月,給付口服藥物,8月分又給付諾健生,施打後終生有效,是罕病患者的一大里程碑。

李怡潔(右)和媽媽孫秀蓮共同面對SMA疾病的挑戰。
健保給付藥物改善SMA病情
健保署長石崇良說,國內已經有130名SMA病人獲健保給付,身體行動功能有所改善,而4900萬元的基因治療藥物能讓6個月以下的嬰兒從小就接受治療,減輕症狀,儘早過著常人般的生活。
「很多人有不凡的夢想,我們SMA病人的夢想很平凡,只希望能自己吃飯、自己上廁所,不要成為家人的負擔,」今年30歲的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理事長李怡潔說出這輩子的平凡願望。
李怡潔從小就患有SMA,她全身肌肉無力,坐在輪椅上,必須使用特製器材,固定頭部、身體和四肢。由於食道的肌肉也跟著萎縮,由旁人協助餵食,因為吞嚥功能不好,不能食用粉狀、較硬的食物,睡覺時也得配戴呼吸器。
媽媽孫秀蓮回憶,李怡潔在7、8個月大的時候,無法像正常嬰兒一樣坐立、翻身,她感覺不對勁,家人勸她不要擔心。不過,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,女兒變得愈來愈糟,急得她帶著孩子跑遍全台,四處求診,卻找不到病因。
75%的患者不符健保資格
她表示,那時候醫療資訊不像現在進步,曾經走過徬徨、無助,流過許多眼淚,但是,為母則強,靠著毅力,度過艱辛的日子,陪伴女兒成立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,幫助其他病人爭取治療權益。
李怡潔認為,健保有條件給付SMA病人,包括她自己在內,仍有75%的患者不符資格,雖然給付4900萬元的這一刻得來不易,她期盼,每個病人都能獲得補助機會,一個都不要放棄。
《這一刻,得來不易》記錄片連結
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最近拍攝《這一刻,得來不易》記錄片,記錄3名SMA病人獲得補助後的治療情形,9月~11月在北中南放映3次,並舉辦座談會。
圖片來源:Dr.131醫生醫、台灣生命之窗協會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