錯誤的醫療觀念會延誤病程,讓疾病變得嚴重。以異位性皮膚炎為例,病人因為不了解疾病,被家人帶去找乩童,晚上睡覺時,為了避免接觸枕頭,臉部貼膠帶,卻適得其反。
小杰是28歲的工程師,國中時發現得了異位性皮膚炎,皮膚又紅又癢又痛,常常流「湯」,連手指皺摺處也會流「水」,打電腦、寫功課、吃飯刷牙,桌面就會留下水漬,同學說他是「尿臉狗」,對他敬而遠之。
以往由於藥物種類有限,小杰治療過程時好時壞,家人對疾病也不了解,帶著他到偏遠的一間廟,乩童說他上輩子殺了蛇,這輩子被蛇附身,必須要跪在香爐前,向蛇的亡魂懺悔道歉。這般贖罪的方式歷經3次,仍不見病況好轉。

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醫師開設免費線上課程,教導病人。
6大名醫線上授課 上課前100名送精美贈品
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希望病人建立正確的疾病知識,理事長、也是台大醫院皮膚科教授朱家瑜、土城醫院皮膚科主任楊靜宜主任、汐止國泰醫院皮膚科主任俞佑、台北長庚醫院黃毓惠副教授、三總皮膚科部陳奕先醫師、賴柏如皮膚專科診所賴柏如醫師錄製3小時免費線上課程,讓民眾學習。
這個名叫「異膚小學堂」(https://reurl.cc/3eDmzV)的線上課程,內容豐富,以「治療型衛教」為核心,教導病人認識異位性皮膚炎,學習皮膚保濕照護、治療方式、飲食與生活保健、身心調適等6大面向,進而減少疾病復發。
這個衛教線上課程由朱家瑜醫師發起,他在2008年就有這樣的念頭,15年後,才圓夢成真。
他表示,2006年,他到德國參加醫學會議,看到當地的皮膚科醫師向政府申請經費,以「治療型衛教」課程教育病人,讓他們認識疾病,學習因應之道,不僅病情改善,用藥量也減少一半。

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提醒病人要正確認識疾病。
皮膚科醫師有人圓夢 有人以病友身分助人
「德國能,台灣也能,」2008年,朱家瑜有了倣效德國,在台灣設置衛教課程的想法。直到2022年,他的夢想成真,與其他5位醫師共同錄製。
其中之一的講師--俞佑醫師,本身也有異位性皮膚炎,對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。他說,自有記憶以來,鼻子過敏,皮膚癢癢,雖然從小就不舒服,卻也促使他立志要當皮膚科醫師,希望幫助更多病人。
他表示,台灣有2成的兒童青少年罹患異位性皮膚炎,成人則有1成,隨著文明程度愈高,病人比率愈多。醫界推測是體內第2 型免疫反應發生問題,形成先天性免疫疾病,建議孕婦接近雞鴨鵝豬等農場動物,降低胎兒罹病可能。
然而,在禽流感、豬流感等動物疾病肆虐之下,一般民眾難以靠近它們。由於異位性皮膚炎屬於家族性疾病,「異膚小學堂」有正確知識教導,前100名完成課程與隨堂測驗滿分者,都能獲得精美禮物。
圖片來源: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