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入高齡化社會,攝護腺癌悄然成為男性健康的重要威脅。

依據國健署2022年的癌症登記報告,攝護腺癌在男性癌症的死亡率排第6名,發生率卻提高到第3名。

雖然醫界建議,男性到了50歲,要每年抽血檢 PSA指數,不過,台北榮總泌尿部主任黃逸修建議,年過40歲的男性就要開始檢查,及早發現,及早治療。

黃逸修提醒,許多男性對攝護腺癌認知不足,甚至誤以為病情進展緩慢,不必治療,以致臨床上有26%~30%是晚期病人,比率超過歐美。他們因為血尿、骨頭痠痛就醫,才知道得了攝護腺癌,而且已經轉移到淋巴、骨頭(延伸閱讀:PSA指數預防攝護腺癌,50歲開始抽血檢查,有家族史提早到40歲)。

黃逸修說,攝護腺癌治療方式包括外科手術、放射線治療及荷爾蒙治療等,術後的PSA指數會小於0.2,並且需要持續追蹤療效。

 

PSMA偵測攝護腺癌細胞

PSMA正子攝影精確找到攝護腺癌細胞復發位置。

 

攝護腺癌最新治療出現PSMA正子攝影

然而,臨床上仍會看到術後攝護腺癌復發,例如,第2期病人復發率約為2%~3%,第3期約為10%~20%,有些病人PSA 指數異常升高,傳統影像檢查卻往往無法精確找到病灶位置,讓醫師難以進行下一步的治療延伸閱讀:攝護腺比水蜜桃還肥大,差點要洗腎,這怎麼回事?

幸好醫學科技不斷進步,攝護腺癌最新治療也有進展。台北榮總在2021年引進攝護腺細胞膜抗原(PSMA)正子攝影(PET),透過PSMA導向的同位素製劑,能夠找到攝護腺癌細胞,搭配高解析度的核磁共振(MRI),精準的定位影像協助醫師發現潛藏病灶。

PSMA就像一盞明燈,照亮攝護腺癌細胞的復發位置,也像給癌細胞著色,容易辨識,」黃逸修如此比喻。

一名62歲的江先生在2013年前得到攝護腺癌第2期,接受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攝護腺切除手術,PSA指數一度下降。

不過,2020年之後,他的PSA數值逐漸上升,他使用荷爾蒙治療,仍舊無效。後來他到北榮接受PSMA正子攝影,才找到骨盆腔裡隱藏的復發病灶。

於是,江先生接受放射治療,PSA指數顯著下降至接近零,在後續1年半的追蹤都沒有復發,現在連荷爾蒙治療也停止了。

 

台北榮總泌尿腫瘤團隊

台北榮總泌尿腫瘤團隊結合跨部科,群策群力改善病人健康。

攝護腺癌最新治療使用放射性同位素

PSMA正子攝影除了精確找到復發的攝護腺癌細胞,也能治療轉移性攝護腺癌。

北榮核醫部醫師林可瀚表示,如果癌細胞轉移擴散,透過PSMA正子攝影,醫師可以視病灶判斷是否使用最新的177Lu-PSMA標靶核種治療,以放射性同位素直接導入病灶,進行全身性治療。

林可瀚說,PSMA正子攝影必須自費4~7萬元,一次就能精確偵測。如果使用局部放射治療攝護腺癌,健保就有給付。假使轉移範圍過大,需要使用177Lu-PSMA標靶,一次費用要80萬元,必須治療4~6次。

PSMA影像技術除了北榮,長庚、台大、和信等醫院也有設置,民眾可事先打聽。

由於攝護腺癌病人持續增加,北榮整合泌尿部、影像診斷部、核醫科、重粒子及放射腫瘤部,以跨部科團隊提供更先進精準的診斷及治療,打擊攝護腺癌,改善病人健康。

 

圖片來源:台北榮總

 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