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1~2年,台灣缺藥嚴重,甚至缺到藥師之間必須以藥易藥。
由於缺藥問題沒有解決,如果你想知道缺藥品項,可以查詢食藥署的「藥品供應資訊平台」網站。
這個網站由食藥署在近年成立,查詢其中,可以發現社區藥局通報的缺藥項目,藥廠答覆缺藥的原因以及未來正常供貨的時間,食藥署也在網站內說明因應缺藥的替代藥品。
可是,你聽過或用過這個網站嗎?除了醫事人員,一般民眾可能沒有聽過(延伸閱讀:取消健保給付,解決氧化鎂缺藥問題)。
缺藥資訊和民眾習習相關,這樣的藥品資訊網站顯得重要,值得食藥署大力宣傳。
不過,網站內容是否完全反應時下的缺藥品項?能夠讓民眾了解食藥署的解決措施嗎?
「這個藥品網站只准許政府單位、醫療院所和社區藥局通報缺藥,也應該開放民眾以個人身分通報!」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建議,食藥署仿照美國的藥品評估研究中心(CDER),同意民眾通報。
美國食藥署在10多年前預測未來將會缺藥,便在1999年設立藥品評估研究中心,鼓勵民眾通報買不到的藥品(延伸閱讀:為什麼近10年來普拿疼價格總是敢率先隨物價調漲?)。
相較而言,台灣只准許醫事人員通報,民眾參與度受限。
儘管國內食藥署鼓勵藥廠主動通報,不過,就現實來看,藥廠一旦通報,可能影響醫療院所採購其他藥品,進而影響整體銷售,藥廠寧可被動低調,於是,通報責任就落在社區藥局身上。

息痛佳音胃藥全台藥局大缺貨,醫院卻能正常供應。
推動PIC/S制度 開始缺藥
沈采穎分析,自從食藥署在2012年推動PIC/S制度,提升國內製藥水準,部分藥廠退出,導致產量減少,開始出現缺藥,只是近來遇到疫情加劇,又有流感、呼吸道融合病毒,問題才爆了開來。
「如果食藥署事前調查每一項藥品的市占率、原料和藥廠生產情形,一旦發生缺藥,統一調度替代生產,就可降低缺藥風險,」她表示。
2022年8月,她耳聞某家藥廠為了集中精力,因應專業單位查廠,打算停產某些藥品。到了10月,果然發生缺貨,至今仍未解決,假使食藥署當時能掌握狀況,調度其他藥廠接手生產,不致發生今日窘境。
息痛佳音全台缺 大醫院卻有貨
「某些藥品是社區藥局缺,大醫院卻庫存滿滿,民眾要使用,得到醫院看診領取!」台南縣藥劑生公會理事長李年豐說出這個怪現象。
他以胃藥「息痛佳音」為例,缺藥已經一年,全台社區藥局都買不到,好幾個醫學會在網站上貼出缺藥公告,大醫院竟然可以正常供應。
在台南市將軍區開藥局的他,眼見有人已經習慣這項藥品,為了一顆健保只給付2元的藥,大老遠舟車勞頓,從偏鄉到市區成大醫院領藥,也有的人乾脆不吃。
他回憶,將近一年以前,藥廠限量供應社區藥局,接下來,便停止供貨。詢問之後,才發現醫院採購量大,和藥廠簽有合約,社區藥局能買到的機率微乎其微。
「既然健保給付只有2元,不如取消給付,讓想要使用的人自費購買,」李年豐認為,藥廠生產製造、運費成本都在提升,健保卻年年砍藥價,今年4月將再度砍價,可以想見缺藥問題將愈形嚴重。
缺藥之亂就像一面鏡子,反應健保藥價問題,值得健保署調整策略了。
圖片來源:食藥署、奇美醫院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