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型腿是什麼?
俗稱的O型腿是指膝關節內翻,是因為先天發育異常或是後天受傷引起(延伸閱讀:再生醫學:退化性膝關節炎靠自己拯救)。
一般而言,當雙腿直立放鬆、併攏,如果髖關節、膝關節及踝關節3處關節的中心點連接呈一直線,就是標準腿型。如果這3處連接,成為折線,而且雙腿呈現O型外觀,就為膝蓋內翻的O型腿。
由於膝關節向內彎曲,站立時內側受力較大,膝軟骨重量承受不平均,長期下來,膝關節磨損,造成關節退化發炎,不僅影響外觀,也會影響行走。

台北慈濟醫院骨科主任洪碩穗說,O型腿可以用X光檢查。
O型腿如何檢查?
台北慈濟醫院骨科主任洪碩穗說,X光可以診斷O型腿,從髖關節到腳踝處完整掃描,確認彎曲角度。通常彎曲度數超過5度,膝關節就有可能提早退化,需要及早治療(延伸閱讀:張至宏:領先世界的退化性膝關節炎幹細胞療法)。
O型腿治療方式:
許多人誤認為,必須等到關節磨損嚴重,再考量更換人工關節。可是,人工膝關節平均使用年限約10~15年,如果太年輕就更換,一生中可能還需要再更換。因此,對於年輕病人,會使用脛骨截骨矯正手術。
洪碩穗解釋,脛骨是小腿主要的骨頭。傳統的矯正手術是在脛骨上端內側、靠近膝關節附近,向外上斜切出一道切線,撐開這個切口,到預期的角度,打上鋼板固定,達到矯正目的,使彎曲的角度恢復正常。
不過,傳統的脛骨截骨矯正手術,無論是下刀位置、脛骨的斜切角度或是撐開厚度等,要靠醫師的經驗及技術,在手術中透過目測,頻繁比對X光片進行判斷,手術結果往往不如預期。
O型腿3D列印脛骨截骨矯正術
洪碩穗以X光掃描這名57歲的女士,發現左膝關節內彎已達15度,導致膝軟骨長期磨損,發炎狀況嚴重,而且已經退化。於是,安排她接受3D列印客製化脛骨截骨矯正手術,精準矯正膝蓋歪斜角度,解決困擾。
他解釋,3D列印客製化導板是近年發展的輔助手術方式,相較於傳統手術,手術準確度更高。
利用電腦斷層影像,重組病人的脛骨立體結構,用程式模擬脛骨斜切角度以及撐開的厚度,設計病人專屬的客製化截骨輔助導板,再列印成實體。
手術時,醫師將這個導板固定在脛骨表面,輔助執行截骨,精準完成矯正手術,並且縮短手術時間。醫療團隊依據術前運算的電腦資料,使用輔助導板,將脛骨撐開至運算角度,並植入異體骨,釘上鋼板固定,完成手術。
由於使用的是異體骨,骨頭癒合速度較快,病人術後觀察1天即出院,約莫2個月後,不必使用支架護膝及柺杖,可以行走,恢復良好。
洪碩穗指出,脛骨截骨矯正手術可減輕膝關節內側軟骨的磨損速度,延緩膝關節退化大約10年時間。
不過,民眾平常就要注意膝蓋保養,不要過度負重,除了留意體重控制,加強肌力訓練,一旦感到膝關節疼痛,要儘快就醫,及早檢查治療,避免膝蓋退化。
圖片來源:台北慈濟醫院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