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癌已經成為國人新國病。它不僅是蟬連19年死亡率最高的癌症,罹病人數也已經超越大腸癌、肝癌,成為10大癌症之首,也使用最多的健保資源,堪稱「三高」型癌症(延伸閱讀:肺癌變成癌王)。

中研院院士楊泮池表示,超過6成肺癌病人發現時,已經是第3、第4期,因而死亡率最高(延伸閱讀:肺癌會遺傳!家族史比老菸槍得病機率高出逾2倍)。

以往大家認為菸害是肺癌主因,可是,政府推動戒菸有成,吸菸人口從2008年的21.9%降到2022年的14%,吸菸者只占1/3,有2/3的病人不抽菸,卻仍然得到肺癌(延伸閱讀:陳時中菸癮52年,戒菸500天)!

 

2/3肺癌病人不抽菸   仍得到肺癌

「及早發現第1期肺癌病人、同時降低第4期罹病人數,」他提出肺癌防治方向(延伸閱讀:免疫治療抑制早期肺癌復發)。

20231112日,楊泮池和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、台灣免疫暨腫瘤醫學會、台灣肺癌研究學會、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、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及台灣醫學會等6大醫學會,發表台灣肺癌防治共識。

楊泮池呼籲,政府設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,跨部會防治肺癌,藉由低劑量電腦斷層(LDCT)的公費篩檢政策,期盼2030年之前,達到「1期肺癌確診數倍增」以及「肺癌5年存活率倍增」的目標。

 

國家級肺癌辦公室
中研院院士楊泮池(右四)和醫界呼籲政府成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。

 

25年內   讓肺癌死亡率減半

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發起癌症登月計畫,楊泮池希望國家級肺癌辦公室能夠比照,訂定短中長期計畫,在25年內,讓肺癌死亡率減半,特別是晚期肺癌能在5年內,5年存活率倍增。

由於台灣肺癌死亡率高於韓國、日本,台灣肺癌研究學會理事長楊志新表示,如果健保開放更多標靶藥物、免疫藥物,有助降低復發率,降低死亡率。

台灣2/3肺癌患者不吸菸,楊泮池指出,除了基因,環境中的致病因子、室內外空氣汙染也可能致癌。

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所長陳保中就說,政府持續推動菸害防制、空氣汙染,仍有進步空間。雖然PM2.5濃度下降,可是在WHO的標準,台灣只達到第2期,應該在4年內達到高標準的第4期,符合民眾期待。

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認為,汽機車排氣、工業區廢氣管控,造成空氣汙染,環保單位應該將空汙指標逐步調降到國際標準。

 

讓晚期肺癌能在5年內   5年存活率倍增

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陳育民分析,肺癌死亡率與診斷期別高度相關,第1期肺癌的5年存活率高達9成,一旦第4期才發現,5年存活率就僅剩1成,差別相當大。

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張文震指出,肺癌罹病原因複雜,年齡層也在下降。以往病人是6、70歲居多,現在是4、50歲,甚至30多歲也會罹病,可能和家族史、基因有關。

該怎麼做,才能防治肺癌?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院長余忠仁認為,目前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是對家族史或重度吸菸者,未來應該建立更完整的高風險族群預測模式,找到更多早期病人,及早治療、提高存活率。

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陳仁熙則說,若能成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,肺癌存活率因而改善,就能可將肺癌防治的成功經驗,複製到其它癌症,打造台灣癌症防治網,將癌症從10大死因之首移除。

 

圖片來源: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