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週看診6小時、每天睡足6~8小時,相信這樣的生活步調令許多醫生羨慕,精神科診所院長林耿立就是如此。
林耿立除了在媒體宣導預防精神疾病,也在財經媒體分享自己投資理財的經驗。來到他的診所,一進門就能看到書櫃上擺滿財經雜誌,讓病人在候診的時間,能夠吸收最新的財經資訊。
雖然做的是看診工作(延伸閱讀:開設診所的4項挑戰),林耿立另一個興趣是研究財經趨勢。他念高一的時候,有一次在姑姑家裡看到財經書籍,談論被動收入,才發現原來財經脈動受到世界局勢影響,也牽動著個人收入,進而產生興趣,想要報考商學院。
精神科診所院長林耿立自修學習財金知識,大學時代就開始買保單理財。
然而,他成績優異,媽媽望子成龍,並不同意。當他考上高雄醫學院(現為高雄醫學大學),就這樣成為家族中唯一的醫生。儘管念的是厚厚的醫學課本,仍擋不住他對財經知識的喜愛,當同學中午在睡覺,他卻在閱讀《經濟日報》、《工商時報》,利用時間充實自己。
林耿立愛好閱讀,抓到零碎時間,就會讀書。他認為,閱讀能帶來知識,幫助他對理財有正確的判斷。他深受《富爸爸窮爸爸》、《投資金律:建立獲利投資組合的四大關鍵和十四個關卡》書籍影響,體會投資策略穩健,才能帶來長期報酬。
保險是人生第一個理財工具
他認為,保險是人生的第一個理財工具,也是理財規劃的第一步。如果有人欠債,無法償還,法院有權利沒收房屋、汽車,但是,不能中斷保險的保障,足見保險對個人的重要。
回溯22歲大四那年,他不顧課業繁重,為了學習財經知識,到保險公司應徵業務員,受訓上課,並且考取業務員證照,為自己規劃保單。
「保險是為自己,也是為家人提供保障,」林耿立分析購買保險的目的。醫生往往是家中經濟支柱,萬一太早過世,家人生活會陷入危機;然而,醫生晚年若是乏人照顧,此時也需要保險來保護。
「終身醫療險是我在22歲買的第一個保險,」他說,如果現在才購買,保費至少是當年的2倍。
醫療專長:
失眠、自律神經失調、憂鬱躁鬱症
兒童學習智力資優評估、心理諮商
他認為,保單購買要隨著人生階段改變而調整。以意外險為例,單身的醫學生沒有家室,保額500萬元以下即可。隨著進入社會工作,結婚生子,額度就要調高。由於保費只有數千元,不妨多買。
「我的意外險是6000萬元!」他分析,自從有了孩子,他就調高保費額度,讓家人無後顧之憂。
林耿立回憶,6、7年前的一場颱風,他在飛機上遇到亂流,機長降落6次,全都失敗,機身傾斜將近90度,乘客驚聲尖叫,嚇得不知所措,可是,他內心卻十分篤定,「如果我死了,那6000萬元夠小孩生活了,」他帶著堅定的語氣說。
林耿立趁著2008年金融危機,買下美國的房子,他從來沒去看過,卻可以當快樂包租公。
儲蓄投資創造被動收入
理財規劃除了保險,下一步要積極儲蓄,購買股票、基金、債券等投資工具,創造被動收入。他認為,儲蓄險可當成質借管道,由於靈活度高,一旦急需資金,或是要買股票、基金,可以快速借貸辦理。
「買房子當包租公,也能夠創造被動收入,」他說。
2008年金融海嘯,他從美國的《CNBC》、《Bloomberg》電視頻道看到美國人拋售房屋,房價直接腰斬,認為是入市大好時機,於是,他到處借錢,買了加州沙加緬度一個高級社區的房子。雖然他從來沒去看過,現在每個月卻能穩收5萬台幣的租金。
林耿立喜愛利用休閒時間到國外旅遊,體驗看診以外的人生。
「5萬元夠我用了,這是我的退休金,」林耿立笑呵呵地解釋,自己物質慾望很低,現在就已經達到個人財富自由,正在打算未來退休之後,回台中老家,小孩此時也已長大,扶養責任已了,沒有牽掛。
既然能夠看準不動產商機,在美國購屋置產,問他在台灣買了幾棟房子?他不以為然地說,買的3棟房子都賣掉了。
學歷:
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、中國社會經濟研究院博士班
經歷: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
馬偕醫院、松山醫院、中山醫院、宏恩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
現任:
富邦人壽專任精神科照會醫師
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祕書長
賣掉房屋 拒當房奴
「我以前『有土斯有財』的觀念改了!」他表示,人的一生會因為不同機緣而變動居所,可是,買賣房屋程序煩擾,還要繳交稅金,不如租屋來得自在快活。
尤其在台北市,房價上漲,要揹貸款,投報率的速度又遠不及股票漲停板,何苦用房子綁住自己,變成房奴?
他以台積電為例,2021年股價創新高,達679元,3年內漲幅超過2倍,試問台北市房價在相同時間有類似漲幅?由此可見,投資不一定要買房,脫手容易的股票更受他青睞。
許多醫師在群組裡討論買車,林耿立反倒以捷運、公車和計程車代替買車,「在台北市生活,我才不想花半小時找停車位!」,他說,不如把寶貴的時間拿來多睡點覺,因此,他每天睡足6~8小時,充滿活力,精神更好。
他說,再昂貴的名車到了脫手的時候,花費的稅金、油錢、保養費等項目,是買車錢的2倍,並不划算,還不如用Uber叫計程車,有時還能坐到賓士500,他可以在車上寫計畫、看新聞,將開車的精力用來工作,把握分分秒秒。
46歲的林耿立距離法定退休年齡還有19年,他早已經躋身「FIRE(Financial Independence, Retire Early)一族」,達到國際間追求的「財務獨立、提早退休」目標。然而,他仍舊熱衷臨床治療,每週看診2次,服務病人。
「我還要錄製《松德輕鬆講》,管理診所營運,沒有閒著,」他的臉上洋溢著愉悅的表情,看來這位精神科專家在工作和生活中已經達到平衡。
圖片來源:林耿立醫師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