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詩人陸游患有糖尿病,他愛飲酒,也偏好高升糖指數的稀飯;南宋詞人辛棄疾因為健康不佳,想要戒酒,卻擺脫不了酒精控制;寫下「少小離家老大回」詩句的唐朝詩人賀知章是個酒鬼,即使晚年,依然不顧命地喝,還結交一群酒友。
透過國泰醫院精神科醫師廖泊喬的創作,原來古代文學家和我們現代人一樣,也會苦於慢性病、也有酒癮纏身。廖泊喬摒棄傳統的衛教宣傳,轉而從唐宋詩詞,分析知名文學家的生活習慣如何影響健康,手法耳目一新。
橫跨醫學、文學領域的廖泊喬,白天穿著醫師服,為酒癮病人看診,到了晚上,則收集資料,研讀詩詞,坐在電腦前寫稿。他探討北宋詩人石曼卿戒酒猝死、女詞人李清照歷經國破家亡,藉酒澆愁,作品藉古喻今,多篇刊載在《故事》網站(https://reurl.cc/akAEEZ)。

廖泊喬念大學時,喜愛京戲、崑曲,為了上台演戲,閱讀劇本裡的優美詩詞,深受感動,也開啟了他的創作旅程。
文學創作為興趣 不為稿費
「寫作是為了興趣,不在乎沒有稿費!」,廖泊喬說。就讀台大醫學系期間,他就希望有朝一日能用淺顯的文字解釋深奧的醫學理論,讓大眾學習保健,照顧身體。因此,才會以古人的健康當成創作題材。
從專業知識中,他得知,25歲以前飲酒,會破壞大腦前額葉發育成熟,而前額葉是最重要的情緒與衝動控制中心,會一輩子受到影響。因此,憑著職業道德和使命感,想要提醒青少年及早注意,遠離酒精。
醫療專長:
情緒障礙、憂鬱症、躁鬱症(雙極症)
精神官能症、自律神經失調
思覺失調症
藥酒癮戒治、藥酒癮相關精神障礙
認知行為治療
他表示,中小學時期念的詩詞作品,總是頌揚飲酒能夠忘卻煩惱,文學家也常常勸人喝酒,例如,李白的《將進酒》、孟浩然的《過故人莊》,在古人眼裡,酒精似乎能讓人快樂,然而,事實恰好相反,飲酒反而害了文學家的健康。
廖泊喬為了便利中學生親近古詩詞,直接翻譯成白話文,內容深入淺出,文字流暢,讀來興味盎然。台中市就有中學國文老師拿他的創作,當成考試題材,讓他充滿成就感。
從演戲發現興趣 跨界斜槓
可別以為廖泊喬從小是作文比賽冠軍,才能開啟斜槓人生。他是在念大學時,喜愛京戲、崑曲,為了上台演戲,閱讀劇本裡的優美詩詞,深受感動,才開始大量閱讀,在心中種下寫作的種子。
或許是精神科醫師的職分使然,他特別注意文學作品中人物的性格。當讀到《遊園驚夢》,杜麗娘為愛抑鬱而終,他認為她可能患有嚴重的憂鬱症,而《西遊記》裡,由猴子變成的孫悟空,生性好動,應該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。
學歷:
台大醫學系畢業
經歷:
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總醫師
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研究醫師
部立金門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
他的創作始於當兵期間,因為行動不比求學時期自由,心情苦悶,剛好聽到台大中文系的《東坡詞》錄音帶課程,知道蘇東坡以豁達心情,看待自己被貶的人生,心有戚戚焉,於是,拿起韻書,參考詩詞格式,嘗試動筆寫作。
獲宜蘭文學獎 外界肯定
近幾年來,廖泊喬寫了200多首詩詞。他發現,自己擅長寫詞,勝於律詩絕句, 2020年參加宜蘭文學獎,得到「傳統詩類」佳作,還以33歲的年紀,成為最年輕的獲獎者。

廖泊喬從文學研究古代文豪的酒癮和身體疾病,以古喻今,提醒現代人戒除酒癮,注意飲食和身體健康,創新的詮釋手法令人驚艷,也讓人引以為戒。
由於愛好文史,他以宜蘭縣武荖坑的神話為題材,和友人收集資料,多次探勘現場,寫下傳說故事,也在宜蘭文學獎「民間故事」拿到第二名。
廖泊喬認為,獲得外界肯定,他要繼續寫下去。創作不但讓他擁有斜槓人生,也幫助他暫時跳脫醫師生活,發展另一個自我。
2021年12月,他出版了《文豪酒癮診斷書》,寫作夢想成真,相信他將憑著熱情,在創作路上繼續向前邁進。
圖片來源:廖泊喬醫師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