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茲海默症新藥延緩失智,清除大腦類澱粉蛋白
這2項新藥是單株抗體類藥物,從源頭延緩神經退化,透過清除腦中致病的類澱粉蛋白,延緩病情,是台灣20年來首次針對阿茲海默症引進的治療新藥(延伸閱讀:抽血就能查出阿茲海默症,準確率達93%,費用僅PET正子攝影的1/7)。
2025年6月23日,亞東醫院為一名患有早期阿茲海默症的83歲婦女施打欣智樂,雖然她日常生活功能良好,能獨自搭乘大眾運輸、處理家務,照顧失智症的丈夫,不過,她發現自己出現健忘、重複提問等異狀,主動前來就醫檢查。
在經過認知功能障礙檢查、簡易心智量表,顯示為輕度認知障礙,又經過核磁共振、正子斷層掃描與基因篩檢,醫師發現她腦中有類澱粉蛋白沉積,符合欣智樂治療條件,成為台灣第一位使用此藥的病人(延伸閱讀:腦年齡測試:AI軟體1分鐘發現早期失智,準確度超過9成)。
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表示,新藥的目的不是逆轉記憶,而是延緩退化,把握黃金治療期,提早介入,可以延長病人生活自理的時間,過個有尊嚴的人生。
阿茲海默新藥樂意保,南北醫院開打
也是同一天,台南成大醫院為一名76歲、患有極輕度阿茲海默失智症的男性施打施打樂意保(Leqembi),過程十分順利,將會持續追蹤。
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白明奇說,院方在1年前就積極準備,評估適合的病人。雖然阿茲海默新藥並不是仙丹靈藥,不過,可以幫助患者在初期階段延緩27%~51%的記憶與功能退化,讓病人有較好的生活品質。
隨後在6月24日,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宣佈下午也為一名76歲、患有極輕度阿茲海默的婦女施打樂意保。神經內科主任徐榮隆指出,根據臨床數據,病人接受注射後,會有將近3年,病情可以穩定。
樂意保(Leqembi)、欣智樂(Kisunla)的差異如下:
樂意保:由日本衛采與美國百健共同研發,每2週施打1針,1年半後可延長為每月施打1次。類澱粉累積較低的早期患者可減緩至51%,大約可以延緩3年,進入中重度病程,一年費用約85萬元。
欣智樂:由美國禮來開發,每月施打1針,研究指出約66%患者在1年後可完全清除類澱粉蛋白,34%則需約1.5年。部分患者在清除後可暫停施打,但仍需定期追蹤。有助降低50%的病人變成中度失智,或延緩病程約4~5年。每年約100~150萬元。
![9wz8c-larar[1] 阿茲海默症新藥](https://dr131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6/9wz8c-larar1.webp)
阿茲海默症新藥6項注意事項,需事先評估
1.欣智樂、樂意保這2款藥物無法根治阿茲海默症,只能延緩認知功能退化、生活能力衰退。
2.皆為靜脈注射,必須在醫院施打。
3.治療前要先接受澱粉樣蛋白正子攝影(PET)、腦部影像檢查(MRI)以及APOE基因檢測等評估。臨床數據顯示,極少數患者可能出現腦水腫或點狀出血,必須搭配影像監測,確保療程安全。
4.如果1年內曾經中風或有癲癇,同時有APOE(ε4/ε4)基因,或是正在服用抗凝血劑者,皆屬高風險族群,並非人人都適用(延伸閱讀:家天使平台臨時看護協助長輩預防失智)。
5.這2種治療可能會帶來一些副作用,包括腦部腫脹和點狀出血。雖然大部分患者沒有症狀,但在少數情況下,可能會產生頭痛、頭暈、噁心、行走困難、意識混亂、視力改變和癲癇發作等情形。
6.為避免藥物副作用,病人必須搭配影像監測,以確保療程安全。
阿茲海默症新藥上市,台灣13萬人適用
甄瑞興說,台灣目前推估約有13萬名患者符合「早期阿茲海默症+類澱粉蛋白陽性」的用藥條件,不過,欣智樂治療費用每年約100~150萬元,有能力治療施打的人數仍有限。
讓媽媽成為全台第一位施打欣智樂的家屬認為,雖然治療費用高昂,但是,考量可以讓媽媽獨立生活,自己安排行程,照顧爸爸,這樣的生活對她很重要。雖然欣智樂不是神藥,只要能讓媽媽延長現況,對全家人就是值得。
目前亞東醫院已有10多位早期失智患者完成完整篩檢,其中6、7人符合條件,正與醫師討論是否接受治療。
台北榮總特約醫師王培寧則建議,台灣進入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時代,代表啟動新里程碑。即使符合新藥使用條件,仍然需要和醫生討論,同時要考量藥物效益、風險,以及經濟能力,再做決定。
圖片來源:亞東醫院、土城醫院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