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dical interviews
看我斜槓
沈采穎:為什麼敢揭發史上最大缺藥潮?
藥師沈采穎不怕得罪官員,敢揭發史上最大缺藥潮。她認為,社會需要敢說真話的人,只要媒體詢問,就據實以報,甚至關注美國短缺癌症化療藥,可能影響台灣,希望衛福部採取作為,讓病人有藥能用。
林耿立:沒車沒房的富有人生
每週看診6小時、每天睡足6~8小時,相信這樣的生活步調令許多醫生羨慕,松德精神科診所院長林耿立就是如此。林耿立除了在媒體宣導預防精神疾病,也在財經媒體分享自己投資理財的經驗。來到他的診所,一進門就能看到書櫃上擺滿財經雜誌,讓病人在候診的時間,能夠吸收最新的財經資訊。
張立人:用整合醫學幫自己減重,也治療病人
張立人因為工作壓力,變得肥胖,30歲就被誤認為中年大叔。後來,他學習整合醫學,改變飲食和生活型態,幫自己減重,沒有復胖,現在也以此治療病人。
廖泊喬2:不在乎稿酬,只在乎寫作之樂
金門醫院精神科醫師廖泊喬熱愛寫作,是斜槓醫師
廖泊喬1:最了解古代文豪酒癮酒駕的醫師
擁有成癮防治科、精神科雙專科執照的廖泊喬,熱愛古典文學與寫作,他發現酒駕在古時候就已經存在,大文豪酒駕,行為反常,甚至醉臥池塘,眾人皆知,還成為小孩的童謠。
李盈盈:站上國際選美舞台的醫事人員
面容清秀、擁有174公分身高的李盈盈,是國內少數參加國際選美比賽的醫事人員。當她穿上白袍,是陪伴遭家暴兒童的大姐姐;當換上泳裝,走在伸展台上,她又是身材曼妙的選美小姐。
林元敏:台灣第一位參選民代的牙醫教授
身為國立大學教授,社會地位崇高,大可工作到65歲退休,卻愛管人閒事。「我是看不慣社會上那些不公不義的陋習,不願默然坐視,總要有人改變,」他說。
張濱璿:斜槓醫師的法律人生
馬偕兒童醫院兼任主治醫師張濱璿除了會看病,他也是律師,成為斜槓醫師,並且開設律師事務所,在醫學、法律領域鑽研多年。他從醫學進入法律學,拓展不小視野,雖然辛苦,卻相當值得。
陳亮甫:疫情過後,誰還記得血汗醫護?
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祕書長陳亮甫認為,疫情一來,醫療量能全都曝露在陽光下,血汗醫護存在已久,民眾沒有切身感受,直到醫護人員確診、隔離,人力不足,看病不如平時便利,才有深刻體會。當疫情結束,還有誰會記得醫護的辛勞和付出?
黃軒:教育全民認識血氧機
民眾一下子會變成專家,知道血氧機的重要,重症醫學專科醫師黃軒最了解缺貨的原因。黃軒平時就關心疫情,2021年5月底,率先在臉書上提出「隱形缺氧」的說法,解釋為什麼病人看起來沒有症狀,卻會突然猝死。他提醒大家要使用血氧機,趁著呼吸還不急促的時候,先觀察血氧飽和度,萬一下降,就要趕緊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