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進口蛋掀起軒然大波,雞蛋批發價在925日從每台斤53元漲到55元,相關人士認為,台灣蛋雞產業落後,無法提升產蛋率,缺蛋問題將不斷發生,而且會愈來愈嚴重。

推動動物福利蛋的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天召開記者會,副執行長陳玉敏認為,蛋價偏低使蛋農無力提升飼養設備,蛋雞沒有良好的居住環境,產蛋率不及全球平均。一旦禽流感來襲,蛋雞產量更少,解決之道在於提升蛋農飼養能力。

為了雞蛋食用安全,陳玉敏造訪多家蛋雞場,也在多年前揭發A4大小、格子籠雞的問題。她發現台灣蛋雞產業目前有4大困境,需要政府提出產業轉型革新政策,保障國人糧食安全。

 

陳玉敏
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(左二)說明蛋雞產業落後世界。

 

困境1:台灣人比超越世界,依然缺蛋

陳玉敏說,台灣有2300萬人、4500萬隻蛋雞,人、雞比超越世界各國。蛋雞愈養愈多,近6年增加飼養600萬隻,卻仍鬧蛋荒。

根據202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(FAO)統計,台灣的飼養條件下,一年平均只產 190顆雞蛋,遠低於全球平均的202顆。

換算下來,台灣蛋雞產蛋率僅約52%,相較西班牙、義大利,他們的人口超過2000萬,GDP與我國相近,產蛋率都在80%左右,遠高於台灣,我們卻是不足,還要仰賴進口。

 

困境2:傳統格子籠飼養,無法因應疾病與氣候變化

她說,台灣近8成蛋雞場是傳統格子籠飼養,平均養3萬隻母雞。蛋雞長期處於各種緊迫狀態,疫病抵抗力差,加上禽舍老舊殘破,蛋農人口老化,難以改善飼養技術,導致產業落後、產能低落。

由於近年屢屢發生禽流感、極端氣候等威脅,一旦染疫,母雞死亡率變高,無法因應便雪上加霜爆發蛋荒危機。

 

格子籠雞
傳統蛋雞住在格子籠裡,下面滿是雞糞,衛生堪慮。

 

困境3:蛋商掌控包銷制度,阻礙蛋農精進飼養技術

陳玉敏指出,長久以來,雞蛋銷售是由蛋商運作,不論品質良莠,盤商以同一價格向蛋農收購,使得農民無心學習專業知識,難以提升飼養技術。多數蛋農對蛋雞天性、行為、疾病管理一知半解,發現產蛋率下降,幾乎都自行投藥。

蛋商穿梭各蛋雞場之間收蛋,容易造成禽流感病毒交叉感染。買回來的蛋,往往混在一起,當驗出藥物殘留,難以確切追查真正的肇事者,往年發生的芬普尼毒蛋事件,便是一例。

 

豐富籠蛋雞
現代化雞舍讓蛋雞有足夠活動空間,採取人道飼養。

 

困境4:雞糞汙染、食安、疫病,加劇缺蛋危機

陳玉敏說,格子籠飼養造成雞糞、臭味等環境汙染,一年製造近92萬噸的雞糞,還得經過曝曬、發酵,導致惡臭、蚊蠅孳生,引起鄰居抗議,成為鄰避設施,農業部還要編列4.3億元補助雞糞處理設備。

反觀「平飼、放牧、有機」等友善飼養系統,室內禽舍以乾燥粗糠、稻稈、木屑作為墊料,雞糞混合墊料,自然發酵、乾燥,沒有惡臭濕黏,經過些微處理,就可直接當作肥料使用。

隨著總統大選即將舉行,她呼籲總統參選人重視國人食安問題,改善落後的蛋雞產業,轉型升級,維護國人糧食安全、接軌國際。

 

圖片來源:Dr.131醫生醫、Photo AC

 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