缺藥危機至今發生1年,藥局、診所依然無法擁有充分藥品,監察委員林國明、蕭自佑與趙永清在今年春天進行調查,並且在10月19日公布這半年多來的調查結果。
他們發現,食藥署對於藥商是否依法通報「必要藥品」短缺,欠缺主動查核管理機制,無法掌握藥品供應調度情形,影響民眾用藥權益,以致「地方缺藥、中央不知」,要求衛福部督促食藥署檢討改進。
最早揭發這場30年最大缺藥危機的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,就是喊出「地方缺藥、中央不知」的藥師,她在社區開了30年的藥局,最能感受缺藥對民眾的影響。
監院調查 食藥署無法提前6個月掌握藥品供應
她不惜得罪官員,直指食藥署沒有盡責,無法提前6個月就掌握藥品供應,以致缺藥問題至今難以解決。
這話不假,一位家醫科診所的醫師就說,每天看診之前,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當天缺那些藥,以便調整藥品,令他感到很不方便。
「監察院的調查報告,不就是我之前接受媒體採訪的內容?可見得我不是無的放矢,」沈采穎看著報導,無奈地說著。
她不是誇耀自己有真知灼見,而是對食藥署感到失望,公務員不拿出公權力,依法強制藥商、藥廠,要求他們對必要藥品提前6個月通報短缺,處罰違法業者,坐視民眾無藥可用。
她也感嘆藥師公會全聯會沒有積極作為,不對政府建言,提醒缺藥因應之道,在於先解決迫在眉睫的缺藥品項,再而紓解需求,最後才能進一步預防。如今第一步的缺藥問題無解,更別提接下來的紓解藥荒和預防方法。

監察院調查發現,食藥署缺乏藥品查核管理機制。
今年底到明年春天 缺藥會更嚴重
近來進入秋季,流感、新冠、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多種病害肆虐,沈采穎推測,到2024年2月之前,安蒙西林、安滅菌、諾快寧等抗生素需求將會大增,在這個缺藥「旺季」,藥品會缺得比過去更嚴重,問題只會一再重演。
「請問AUGMENTIN(安滅菌)除了GSK(藥廠),還有哪家做?現在還可以進貨的?」「山德士CURAM(諾快寧),但是只有去年出(意即進貨)很大量的診所可以出」「缺很大」,藥師在群組裡討論著。
沈采穎以治療呼吸道、泌尿道感染的諾快寧當例子,一個月有2/3的時間買不到,即使偶爾能進貨,每次只能買1盒、14粒的分量,往往1個病人拿了,其他人就沒藥可用。
「安蒙西林進貨,要排隊等待2~3個月,我剩下3罐就要趕快向藥廠登記,」她說。

藥師沈采穎認為,今年底到明年初的缺藥問題會更嚴重。
政府應補助原物料進口 在地製藥
雖然食藥署成立「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」,納入健保署、疾管署、中醫藥司等單位,擴大中西藥缺藥通報項目,並且要求藥局、藥廠通報缺藥,但是,她認為,政府只是公開缺藥數字,對改善現實無濟於事。
其實,缺藥發生的原因之一是原物料數量有限、造成價格上漲,影響進口。由於俄烏戰爭、通貨膨漲,缺藥成為全球性問題,而國內藥廠面臨成本上升,又遇到健保砍藥價,利潤縮減,只好減少原物料進口,導致藥品也跟著降低產量。
至今仍然缺貨的安蒙西林,就是因為膠囊原料不足,國內最大、約有8成市占率的大豐膠囊,還因為被驗出進口的膠囊有環氧乙烷致癌物,影響製程和供應。
「政府可以補助進口雞蛋,為什麼不能補助藥品所需的原物料,交由國內藥廠在地生產?」沈采穎認為,不吃蛋,不會死,可是,病人不吃藥,會危及性命。如果台灣能夠自行生產,就不怕缺藥無解。
這就像糧食自給,如今,進口食物比率增加到7成,國人吃的台灣本地食物降到30%,政府亟思如何提升糧食自給率,鼓勵民眾多吃台灣米穀雜糧、蔬果,以免國外發生氣候變遷,一旦影響生產環境,無法順利進口。

藥師至今仍然為缺藥而大傷腦筋。
缺藥解決 應提高到行政院層級
沈采穎認為,缺藥問題應該由行政院統籌協調解決,不能只靠衛福部單獨作業。現今的行政院長陳建仁是國際知名的公衛專家,副總統賴清德又是醫師,執政黨必然理解民眾缺藥之苦,必須拿出作為。
延伸閱讀:沈采穎:為什麼敢揭發史上最大缺藥潮?
「總不能等到有民眾因為缺藥而喪命,用人命換政策吧!」,她說,如果像今年5月因為一對台南母女在行人穿越道上,被撞成一死一傷,政府才注意「行人地獄」,在6月規定駕駛人要禮讓行人,否則重罰,這樣的犧牲代價實在太大。
圖片來源:Dr.131醫生醫、UNSPLASH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