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有「洗腎王國」的稱號。雖然腎臟病人不少,隨著洗腎照護品質精進,洗腎病人平均壽命在最近14年內延長了4.4年,可以活到73.7歲,更有人活成人瑞,不是問題。
2022台灣腎病年報顯示,由於照顧品質精進,洗腎病人愈活愈久,平均年齡從2006年的69.3歲,增加到2020年的73.7歲。
台灣2011~2015年洗腎病人5年存活率為55.1%,高於歐洲2011~2015年42.2%、加拿大2016年41.6%、馬來西亞2011~2016年50.0%與美國2014年的 43.7%。
洗腎病人也能成為人瑞
分析洗腎病人的死因,80%死於癌症,比率最高,其次是心血管疾病,占66.2%,第三是糖尿病,比率則有31.7%。根據2020台灣腎病年報統計,洗腎病人存活率與壽命隨著年齡、疾病和身體狀況而有不同(延伸閱讀:糖尿病人死亡人數超過肺癌,92歲病人這樣做,也能活得很健康)。
病人死亡率隨著年齡而增加,75歲以上最高,20~44歲最低:
★20~44歲:洗腎後5年存活率高於80%,可延長15~20年壽命(延伸閱讀:全素無蛋無奶,降低高尿酸病人31%腎臟病風險)。
★45~64歲:洗腎後5年存活率約60%,可延長10~15年壽命。
★65~74歲:洗腎後5年存活率超過50%,可延長6~8年壽命。
★75歲以上:洗腎後5年存活率約30%,可延長2~5年壽命。
洗腎病人也能夠成為人瑞,台北長庚醫院在2024年3月6日就為一名洗腎19年、今年高齡102歲的人瑞唐先生慶生,醫護團隊和家屬共同見證這難得的一刻。
台北長庚透析室主任張智翔表示,90歲以上的洗腎病人可以活到百歲,非常難得。唐先生從2005年開始洗腎,他總是用正面積極的心態看待每一次透析,在團隊照護下,營養狀態良好,家人陪伴也讓他心情樂觀穩定。
台北長庚醫院為102歲洗腎人瑞慶生。
台灣有263萬名腎臟病人
慢性腎臟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,檢測及預防十分重要(延伸閱讀:腰圍102公分大肚男健檢意外發現腎臟癌)。
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,每8名成人就有1人有腎臟病變,20歲以上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超過12%,推估台灣有263萬名腎臟病人,而96%的早期腎臟病患者不知道自己的腎臟已經有問題。
健保署統計資料,近10年洗腎人數平均每年增加2480人,到2018年超過9萬人,洗腎盛行率為全球之冠。其中,40~64歲的人最多。腎臟醫學會統計,2020年洗腎發生率為每百萬人有525人。
台灣腎臟醫學會提醒4類民眾,要定期追蹤檢查腎功能,保護腎臟,以免得病而不知道。
4類人提防腎臟病:
1.三高患者:
高血壓、高血糖或高血脂, 腎臟的負擔會加重,進而造成腎臟壓力升高,形成「高腎壓」(延伸閱讀:糖尿病人沒有瘦瘦筆,就是世界末日?)。
2.吸菸者:
吸菸會破壞腎臟的結構,導致“高腎壓”,甚至引發蛋白尿,也就是俗稱的「泡泡尿」。 蛋白尿初期發生的時候,無法用肉眼觀察到,需要透過尿液檢查才測得出來。
3.長期服用止痛藥者:
慢性疼痛患者若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,可能會傷害腎臟,甚至引發急性腎損傷。若有需要長期服用止痛藥,一定要諮詢醫護人員,並且定期追蹤腎功能。
4.肥胖者:
過重或肥胖也會加劇腎臟代謝負擔,造成「高腎壓」。 BMI大於或等於24屬於過重,BMI大於或等於27,則是肥胖症。除了積極控制體重,要定期追蹤腎功能。
張智翔解釋,人體藉著尿液,排出水分、毒素,並且平衡酸鹼及電解質。成年之後,隨著年紀增長,腎絲球過濾率每年會下降1,年紀愈大,腎功能跟著下降,一旦患有高血壓、糖尿病、痛風等疾病,不按醫師教導用藥,可能導致慢性腎臟病。
7項洗腎病人保健事項
張智翔提醒洗腎病人注意以下7點,積極治療,也有機會像唐先生那樣,變成人瑞。
1.按時去洗腎:
定期透析能幫助清除體內積累的廢物和多餘的水分,是維持腎友生命的基礎。
2.控制體重和血壓:
維持適當飲食和運動,避免吃下過多鉀、磷和鈉的食物,保持穩定的體重和血壓,預防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相關併發症。
3.保持瘻管暢通及清潔:
瘻管是第二條生命線,因為瘻管是洗腎過程中血液進出體內的通道,必須保持暢通及清潔,如果發生狹窄,要馬上處理,避免感染和其他併發症。
4.正確服用藥物:
控制血壓,維持鈣磷平衡,減少心血管併發症。
5.預防遭受感染:
洗腎病人的免疫系統會比一般人脆弱,除了勤洗手,配戴口罩,也要定期接受疫苗,注意兩腳是否受傷,避免感染。
6.預防跌倒:
家中應該移除障礙物,光線和電燈必須足夠,防止跌倒。
7.睡眠充足規律、保持愉快心情:
減少壓力,有助保持身心健康。
圖片來源:台北長庚醫院、Photo AC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