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腸癌是國人第2大癌症,發生率連續16年名列前2名,每半小時有1人罹患,每10萬人就有44人得到,在世界上堪稱是「先進國家」。

除了糞便潛血檢查能發現大腸癌,一旦有潛血反應,就要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(延伸閱讀:國健署沒說的秘密:做大腸鏡檢查,你要找這樣的醫生)。

根據聯安診所近十年來、從近9萬人次的大腸鏡受檢者資料發現,平均每10人就有7人發現大腸瘜肉,檢出率從2014年的59.07%增加到2023年的75.78%,這十年來增加幅度將近3成。

 

大腸瘜肉是什麼

部立台北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吳建賢解釋,大腸瘜肉是發生在大腸黏膜,因為細胞增生,出現的突起組織。雖然整個腸胃道都有可能長出瘜肉,不過,大腸是好發部位,特別是乙狀結腸、直腸。

大部分的大腸瘜肉都是小於1公分,通常為良性組織,不會有症狀,不過,少數瘜肉發現的時候,已經長得很大,甚至出現惡性變化,變成大腸癌延伸閱讀:雲象科技:AI智慧醫療揭開大腸鏡檢查的黑盒子

大腸瘜肉通常不會有症狀,然而,如果不切除,可能會隨著時間累積,愈變愈大,進而變成大腸癌,出現症狀。

聯安診所發現有大腸瘜肉者的受檢者,將近2成(18.17%)是容易變成大腸癌的腺瘤型瘜肉延伸閱讀:長庚大學讓衛生紙也能檢測大腸癌

聯安診所總院長鄭乃源分析,瘜肉發現率增加除了民眾瘜肉變多,也和受檢者清腸徹底、醫師檢查經驗豐富有關。

大腸瘜肉種類分為增生型、發炎型及腺瘤型,研究顯示,超過8成的大腸癌與腺瘤型息肉相關,鄭乃源說,只要觀察腺瘤型瘜肉統計變化,有利於大腸癌防患未然(延伸閱讀:2025年四癌篩檢增為五癌篩檢,年齡下降,擴大對象)。

 

大腸癌發生率

 

大腸瘜肉7項風險因素

統計顯示,隨著年紀增長,腺瘤型瘜肉檢出率隨之增高。為什麼大腸會有腺瘤型瘜肉延伸閱讀:大腸癌中醫治療,三期復發率降為35%

「胰島素阻抗、代謝症候群、肥胖、飲酒是主要元凶,」鄭乃源表示。

他分析檢查報告,發現腺瘤型瘜肉有7項風險因素,依序是:

1.飲酒(64.5%

2.脂肝肝(64.0%

3.體重過重(51.3%

4.重口味(32.8%

5.抽菸(30,3%

6.不良烹調方式(18.1%

7.不運動(16.9%

 

大腸瘜肉增加

 

5項原因使男性比女性易得大腸癌

「大腸癌是男性10大癌症第一名,男性有大腸瘜肉的機率比女性高出2成,每5名男性就有1人檢出腺瘤型瘜肉!」鄭乃源從檢查資料有這項發現延伸閱讀:台灣2021年罹癌人數首次下降,肺癌變成癌王

為什麼男性罹患大腸癌機率比女性高?加拿大癌症協會分析原因如下延伸閱讀:40歲開始多吃這3大類食物,至少多活10年

1.男性飲食可能偏好紅肉、加工肉類。

2.男性比女性容易酗酒。

3.男性比女性容易吸煙。

4.男性比女性容易沈積內臟脂肪,腹部器官周圍深處的脂肪比較肥厚,增加大腸直腸癌的風險。

5.與女性相比,男性不太了解大腸癌篩檢。

 

大腸瘜肉發生原因

 

 

30歲以後做大腸鏡,預防大腸瘜肉

根據衛福部2021年資料,大腸癌中位數為67歲,病人以65~69歲最多,其次為60~64歲,再者為70~74歲延伸閱讀: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居首,癌症死亡率比10年前增加17.3%

不過,聯安的大腸鏡檢查資料,大腸癌中位數是44歲,將近半數(47%)不到50歲,顯示大腸癌確有年輕化的趨勢。

鄭乃源認為,如果不到50歲就有大腸癌,治療效果較差,而國健署糞便篩檢是50歲開始,腺瘤型瘜肉發展往往要5~10年,因此,他建議過了30歲,就可以接受第一次大腸鏡檢查。

大腸癌從2006年開始,發生率超過肝癌,最近45年的死亡率增加10倍。國健署推行四癌篩檢,只有大腸癌是可以透過篩檢而預防,其他的癌症只能早期發現。

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,及時切除腺瘤型瘜肉,5年內再發的風險可以降低6成。

鄭乃源說,10年前約有6成以上腸癌患者為第2~第4期,如今,許多大腸癌患者在0期或第1期就已經發現,而且大腸癌新增人數也在減少,大腸鏡顯然是有效篩檢工具。

 

鄭乃源
聯安診所總院長鄭乃源提醒,大腸瘜肉與飲食有關。

 

8招預防大腸瘜肉

鄭乃源提醒,把握8個腸保健康原則(延伸閱讀:彩虹飲食法成功心法:做到1天,就給自己按讚):

1.每日水份攝取至少2000-3000 C.C

2.養成定時排便習慣

3.多吃原型食物,白肉取代紅肉

4.主食優先挑選含纖維量較高的全穀雜糧

5.蔬菜每日至少2至3碗

6.水果每日3至4個拳頭

7.避免超級加工食品

8.每週5天、每天30分鐘、心跳110下的有氧運動

聯安診所營養師徐景宜建議,三餐以全榖雜糧、蔬果、蛋白質搭配。

早餐:蛋白質及全榖雜糧組合,例如,雞腿排蔬菜全麥三明治搭配無糖豆漿

午餐:多元營養素,例如,鮭魚時蔬五穀米餐盒搭配水果

晚餐:1碗紫米飯或糙米飯搭配多樣蔬菜與蛋白質,可以選擇涼拌木耳、龍鬚菜、高麗菜等蔬菜共1.5碗,及含番茄炒蛋半碗、豆干2塊、燙花枝半碗之足量的蛋白質料理。

 

圖片來源:聯安診所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