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y Dr.131醫生醫 | 9 月 24, 2023 | 動態訊息
醫師人數太多,民眾看病選擇固然增加,然而,是否真的可以縮短看診等待時間,使就醫更便利? 醫界擔心,一旦醫師人數飽和、過量,彼此競爭激烈,為了招攬病人,增加自費項目,萬一病人無力負擔,健康權益受損,並非民眾之福。 以中醫為例,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向教育部提議,中醫師偏重臨床治療,缺乏研究人才,應該由國立大學增設中醫系,培育研究菁英,提升中醫藥水準。...
by Dr.131醫生醫 | 9 月 21, 2023 | 動態訊息
根據國健署資料,BMI不到18.5,就是體重過輕,應該設法增加體重。減重門診醫師在臨床上卻遇到BMI過輕、體重只有39公斤的女性,因為體脂肪超過30%,也想要減重的案例。 逸林診所院長孫毅麟表示,這名身高不到160公分的女性屬於泡芙人,她習慣與友人聚餐、喝下午茶,又對自己的體重有嚴格要求。她希望不費吹灰之力,不改變飲食習慣,就能瘦到36公斤,於是,試過多種減肥藥,仍舊徒勞無功。 孫毅麟在臨床上發現,減重者當中,抱持這名女性心態的人占了3~4成。他們希望不付任何代價,就能輕鬆達標,然而,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這是減重者常有的迷思。 ...
by Dr.131醫生醫 | 9 月 20, 2023 | 動態訊息
68歲的日本男歌手Bro.KORN日前在個人社群上表示,他發現左胸有腫塊,就醫檢查,竟然得了乳癌,震驚不已。由於男性乳癌相當少見,他說要好好治療,同時休養。 Bro.KORN表示,他的乳癌是第2期,幸好發現得早,醫師認為,目前病情不會危及生命。不過,他仍想要唱下去,希望大家繼續支持,等他健康回歸舞台。 男性普遍對乳癌疾病認知不足。 男性乳癌的發病前兆...
by Dr.131醫生醫 | 9 月 16, 2023 | 動態訊息
2023年8月,健保署給付治療罕見疾病「脊髓肌肉萎縮症(SMA)」的基因藥物:「諾健生」,這個名列全球最貴的藥物,一劑要價4900萬元,是台灣健保史上給付最高的藥物,貴到健保署只能分期付款而引起社會矚目。 SMA發生率是萬分之一,屬於罕見疾病。患者由於基因缺損,導致脊髓的運動神經元退化,造成肌肉萎縮無力,從嬰兒時期,就不能坐正、爬行、走路,全身癱軟,生活無法自理,成為有意識的植物人,嚴重者會影響呼吸和吞嚥功能,甚至死亡。...
by Dr.131醫生醫 | 9 月 13, 2023 | 動態訊息
錯誤的醫療觀念會延誤病程,讓疾病變得嚴重。以異位性皮膚炎為例,病人因為不了解疾病,被家人帶去找乩童,晚上睡覺時,為了避免接觸枕頭,臉部貼膠帶,卻適得其反。 小杰是28歲的工程師,國中時發現得了異位性皮膚炎,皮膚又紅又癢又痛,常常流「湯」,連手指皺摺處也會流「水」,打電腦、寫功課、吃飯刷牙,桌面就會留下水漬,同學說他是「尿臉狗」,對他敬而遠之。...
by Dr.131醫生醫 | 9 月 11, 2023 | 動態訊息
醫院高層是怎麼了?先前有護理師、醫檢師向社會控訴醫院苛扣防疫獎金,現在醫檢師不忍了,直接告上法院,交由法官裁奪,要求醫院歸還他們應得的血汗錢。 還記得2021年~2022年疫情高峰期間,長長的人龍圍繞醫院急診室排隊,只為了等待PCR核酸檢測,看看自己是否確診的那幅景象嗎? 當時檢驗室裡,檢體堆積如山,醫檢師三班接力,超時工作。不過,隨著疫情趨緩,陸續有醫檢師發現醫院苛扣自己的防疫獎金,他們出面抗議,懷疑衛福部發下來的大筆獎金到那裡去了?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