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1982年開始,癌症成為國人第一大死因,至今仍居首位,已經長達42年,癌症篩檢扮演重要角色(延伸閱讀: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居首,癌症死亡率比10年前增加17.3%)。

行政院在2024711日以新聞稿宣布,從2025年開始,現有的四癌篩檢將成為五癌篩檢,預算從原來的28億元增加為68億元,擴大癌症篩檢對象,降低年齡(延伸閱讀:2022年十大癌症:肺癌、大腸癌、乳癌排名前三,子宮體癌首度上榜)。

同時以公務預算50億元挹注健保基金,作為癌症新藥基金,2026年達到百億元規模,希望到了2030年,癌症死亡人數減少1/3,實踐賴清德總統的「健康台灣」政策(延伸閱讀:成人健檢擴及30~39歲族群,新增尿酸檢測、算病館等6項服務)。

 

四癌篩檢增為五癌篩檢,年齡下降:

1.肺癌篩檢:

原本1年大於(或等於)30包,將增列50至74歲、1年大於(或等於)20包吸菸史,以及具肺癌家族史:45~74歲男性或40~74歲女性,其父母、子女或兄弟姊妹患有肺癌者延伸閱讀:肺癌會遺傳!家族史比老菸槍得病機率高出逾2倍)。

2.乳癌篩檢:

原本45~69歲,將增列40-44歲及70-74歲(延伸閱讀:癌症年輕化,台灣50歲以下乳癌40年增加4倍,雌激素是元凶)。

3.⼦宮頸癌篩檢:

原本≥30歲,將增列25-29歲女性。

4.⼤腸癌篩檢:

原本50~74歲,將增列45-49歲⺠眾、40-44歲具家族史者(延伸閱讀:大腸癌篩檢年齡降到45歲,40歲~49歲年輕人大腸癌全球名列前茅)。

5.胃癌篩檢:

試辦45~74歲,提供幽⾨桿菌糞便抗原檢測。

6.新增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服務:

35歲、45歲、65歲,預防子宮頸癌。

 

癌症篩檢

 

 

二合一糞便篩檢降低胃癌發生率、大腸癌死亡率

其中,最值得一提的是胃癌篩檢,2024年已經有彰化縣、基隆市、新北市、苗栗縣、台中市、南投縣、嘉義市、台南市、屏東縣、澎湖縣等10個縣市,同時檢查胃癌、大腸癌的「二合一糞便篩檢計畫」,國健署希望2025年能推廣到所有縣市(延伸閱讀:80%大腸癌與腺瘤型瘜肉有關,8招預防大腸瘜肉)。

這項二合糞便一篩檢是在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,額外檢查幽門桿菌糞便抗原。由於可以預防胃癌,過去沒有參加大腸癌篩檢的人也有意願加入,篩檢參與率增加了14%(延伸閱讀:大腸癌中醫治療,三期復發率降為35%)。

「參與二合一糞便篩檢,胃癌發生率可以降低32%,大腸癌死亡率降低28%!」執行篩檢研究的台大醫院醫研部副主任李宜家表示。

他說,二合一篩檢一舉兩得,只要一次糞便採檢,可以同時檢測幽門桿菌抗原以及糞便潛血,不但降低檢體採集的時間成本,提高篩檢效率,準確度也近九成五。

他進一步解釋,如果在篩檢時發現幽門桿菌陽性,接受除菌治療,除菌率可達到97%,治癒之後,再感染率也低。

「預防幽門桿菌,就能大幅減少胃癌風險,」李宜家說,如果使用胃鏡檢查,民眾會害怕而排斥,糞便篩檢容易得多。

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,胃癌曾是台灣10大癌症死因的第3位,前總統陳建仁在1995年帶領團隊前往馬祖,篩檢幽門螺旋桿菌,實行10年滅菌計畫,如今成為全台第2長壽的縣市。

2024年10月,這項長達10年、二合一篩檢計畫的研究成果刊登在頂尖期刊《美國醫學會雜誌》(JAMA),具有國際影響力。

胃癌篩檢影片介紹:

 

3成民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,具胃癌風險

幽門螺旋桿菌是少數可存活於胃部的細菌,除了會造成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潰瘍外,嚴重時還會變成胃癌。

李宜家表示,20歲以上國人幽門螺旋桿菌的盛行率是30%,主要經口傳染,許多人在兒時就被家人傳染。15%~20%的感染者終其一生會罹患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,1%~4 %會進展成胃癌。

由於胃癌早期大多沒有症狀,大部分被診斷出來時,已是胃癌晚期。因此,接受幽門螺旋桿菌篩檢,加上除菌藥物,可以防止胃癌,保護自己,也保護家人。

 

台北市加碼1500名胃癌免費篩檢名額

台北市衛生局在2025年胃癌篩檢,由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加碼1500個名額。根據2023年台北市十大癌症死因統計,胃癌位居台北市十大癌症死因的第7名,每年約有500人得到胃癌,9成原因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所引起。

台北市除了有12家醫院提供733位胃癌篩檢服務,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更提供1500位篩檢名額,從2025年2月17日到10月31日,免費提供設籍北市45歲~74歲民眾終身使用1次,持健保卡就可以檢查。

 

李宜家醫師

台大醫院醫研部副主任李宜家表示,糞便篩檢可以同時檢查胃癌和大腸癌。

 

四癌篩檢增加為五癌篩檢費用:

從原來的28億元增加為68億元。

 

百億癌症新藥基金:

2025年以公務預算挹注50億元於全⺠健康保險基⾦,作為癌症新藥基金,並逐步達到百億規模。

 

2025年五癌篩檢

政府從2025年提供五癌篩檢,希望降低癌症死亡人數。

 

四癌篩檢增加為五癌篩檢的預期效益:

1.病

病人可以早期發現癌症、早期治療,使用新藥,改善癌症存活率。

2.醫療機構:

與國際治療指引接軌,推動癌症精準治療,提升治療品質及成效。

3.藥廠和醫療器材業者:

吸引藥廠引進或投入新藥和醫療器材製造。

4.政府:

調控癌症藥費⽀出,降低健保財務負擔。

 

圖片來源:衛福部、台大醫院

 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