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~17歲的兒童、青少年從5月25日起施打BNT疫苗,打氣果然比莫德納好上許多,高雄市前一晚預約秒殺,不少縣市甚至出現診所還沒有開門,就排起長長人龍的景象。由於疫苗數量有限,不少家長撲空,來不及讓孩子順利接種。
台大公衛學院陳秀熙教授在5月25日的《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》,提及12歲以下兒童感染率為5.84%,超過整體感染率的5%,僅次18~29歲的青年。
團隊成員之一的林庭瑀博士介紹BNT上市後的追蹤研究。她表示,Omicron去年底到今年1月底流行期間,美國紐約進行試驗,發現5~17歲兒童、青少年施打BNT疫苗,能有效防止住院風險。

BNT疫苗上市後的研究發現,兒童施打2個月後,預防住院的效益為46%。
BNT預防兒童住院 2個月後降至46%
她說,5~11歲兒童接種2劑BNT,一開始可以100%預防住院風險,2個月後,雖然下降到46%,卻仍然還有一定的保護程度。至於12~17歲青少年,接種3劑BNT,經過2個月,疫苗預防住院的效益超過7成。
美國疾管署(CDC)在4月中旬曾經表示,兒童如果確診,可能會引發多系統發炎症候群(MIS-C),這是一種會引起心臟、肺、腎臟、大腦、皮膚、眼睛或胃腸道器官發炎的疾病,致病機轉至今不明, 不過,這類病童已經愈來愈多。

美國疾管署擔心Omicron引發兒童產生多系統發炎症候群,不過,研究發現,機率其實不高。
Omicron引發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機率低
林庭瑀表示,一分以色列的研究報告發現,Omicron引發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的機率,其實比Alpha、Delta病毒株要低得多。
以Alpha的機率而言,每10萬人有54.5人發生這類症候群,Delta則是49.2人,Omicron只有3.8人,是Alpha的1/14,Delta的1/13,家長可以略為寬心。
台灣從5月16日開始為年長者、洗腎病人、癌症患者和免疫功能不全的民眾施打第4劑,完全符合WHO指引,估計有400萬人受益。

WHO認為,考量社會成本,不需人人都要打第4劑。
第4劑不宜全民人人接種
這分WHO指引顯示,癌症病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不能產生抗體,也無法維持抗體濃度,需要打第4劑。長者和慢性病人、醫療人員是高風險族群,也有需要,除了這些特殊人士,WHO並不建議全民施打。
林庭瑀分析,WHO發現,第3劑在施打84天,亦即將近3個月,預防重症的效益為82%,如果施打第4劑,到了第7天,預防重症的效益雖然可以提高到92%,不過,兩者差距不大,卻會增加社會成本,因此,第4劑並不適合全民施打。
她說,目前已經有以色列、匈牙利、英國等研究顯示,60歲以上族群、免疫不足的癌症病人、洗腎和腎移植病人,證實施打第4劑能有效預防重症。
圖片來源:Photo AC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