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度注重美白會有維生素D不足的後遺症,不僅會造成骨質疏鬆,還可能引發呼吸系統、代謝症候群等風險。根據聯安診所近8年的資料統計,每10名國人,將近9人維生素D不足。

從事健康檢查的聯安診所從2015年開始,為民眾抽血,檢驗維生素D濃度,是國內最早提供這項檢驗的醫療院所。當時,他們檢查3366人,發現84%受檢者維生素D不足。

 

美白防曬宅在家   維生素D容易不足

截至2022年,聯安累積8年共12萬5292筆檢查資料,發現民眾維生素D不足的比率增加到87%。其中,男性將近85維生素D不足,女性則是將近9成,可能是追求美白、防曬,又沒有額外補充維生素D3所致。

此外,21~30歲年輕人的不足比率為所有年齡層之冠,高達9成3,推測可能與近幾年流行食物外送,加上盛行3D,活動量不夠,導致原本該是陽光少年的一群人,變成「阿宅」一族。

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表示,維生素D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素之一,如果長期不足,除了造成骨質疏鬆,還會有自體免疫、心血管、皮膚等疾病風險,氣喘、癌症、冠狀動脈疾病、憂鬱症、代謝症候群等也可能發生。

 

鄭乃源
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表示,87%的國人有維生素D不足的現象。

 

每天直接曬10~20分鐘太陽   增加維生素D

曬太陽是補充維生素D的一種方法。他說,台灣地區陽光充足,每天早上10~下午15點,不要擦防曬乳,讓陽光直接照射皮膚10~20分鐘,曬到皮膚微微發紅,即可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

「如果皮膚曬得太黑,反而阻礙身體吸收紫外線,形成維生素D!」鄭乃源提醒。他解釋,根據統計,非裔美國人皮膚黝黑,卻有將近82%的人缺乏維生素D,即使是陽光照射充足的夏威夷,也有一半的衝浪者維生素D不足。

雖然許多人都知道要曬太陽、多吃高油脂魚類,增加體內維生素D,為什麼國人普遍還是不足?

鄭乃源說,人體每天都會消耗維生素D,秋刀魚、鯖魚等日常飲食只能補充身體所需的5%~10%,如果沒有每天曬夠陽光,或以保健食品補充,較難讓體內維生素D維持建議濃度。

 

含有維生素D的飲食
鮭魚、香菇、黑木耳、鯖魚含有維生素D,不過,只能供應身體所需的5%~10%。

 

口服補充維生素D3   提升維生素D濃度

市面有許多補充維生素D的保健食品,該如何食用?他認為,每天口服4000IU(國際單位)的維生素D3,可以提高體內濃度,而且無毒安全。

他遇過一名63歲的婦女,口服補充維生素D3之後,提高骨密度。2018年,她的維生素D15.3 ng/ml,骨質密度T值低至-2,推測是停經,加上長期維生素D不足,缺乏適當運動導致。

延伸閱讀:5分鐘躺著測量骨質,預防未來10年骨質疏鬆症骨折風險

後來,她補充維生素D3,短短四年,維生素D含量足夠,而骨質密度T值改善至-1.4。鄭乃源說,服用維生素D3之後,不妨隔3~6個月,驗血檢查,假以時日,可以看到改變。

 

圖片來源:聯安診所

 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