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人都聽過骨質疏鬆症,卻不見得了解它可以預防,也不清楚骨鬆導致骨折,會造成那些負擔。
根據調查,骨鬆是65歲以上老人常見的慢性病,台灣髖部骨折發生率更是亞洲第一名,尤其髖部骨折之後,造成臀部疼痛,無法移動,導致長期臥床,會產生褥瘡、肺炎、尿道炎、靜脈炎、營養不良、憂鬱症等問題,一年死亡率高達22%。
值得注意的是,約有45%骨鬆性骨折會在一年內再次骨折,二度骨折會增加死亡風險。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黃兆山呼籲,多數人在骨折前,不知道自身已經罹患骨鬆,他建議停經婦女使用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(DXA),躺著檢查骨密度,而非坐著檢查腳跟。

藝人孫翠鳳的婆婆患有骨鬆,她提醒停經女性要及早檢查骨密度。
停經女性駝、矮、痛 留心骨質疏鬆症
由於骨質疏鬆症沒有明顯症狀,女性隨著年齡增長,出現駝、矮、痛等現象,容易以為是老化症狀而不在意,往往等到骨折發生,才驚覺自身骨密度過低。
明華園戲劇總團首席孫翠鳳的婆婆就患有骨鬆症,她表示,婆婆晚年常常全身多處疼痛,當時,不知道原因,只能到診所施打止痛針,到最後每日都要施打2針,才能勉強維持正常生活。
後來,到大醫院檢查,才知道罹患骨鬆,如果能及早檢測發現,就能妥善治療,讓晚年過得安適。
黃兆山建議停經婦女儘早接受DXA檢測,透過低能量X光照射,可以準確測量骨密度數值。如果骨密度T值小於負2.5,就是得了骨質疏鬆症,需要安排治療或是改善飲食、生活習慣。
DXA除了大醫院放射科可以檢查,部分診所也有,還有移動式DXA檢測專車深入鄉里。查詢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網站,可以找到全台DXA分布地點,前往檢查。

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黃兆山提醒婦女使用DXA儀器,檢查骨密度。
躺5分鐘 預防未來10年骨折風險
受測者只須躺在DXA檢測儀上接受掃描,整個過程約5分鐘,以低劑量放射線檢測髖關節與脊椎骨密度,沒有疼痛,輻射暴露劑量是胸部X光的1/10,還可以評估未來10年內發生骨折的風險。
黃兆山說,除了老化容易發生骨鬆,患有糖尿病、甲狀腺亢進等內分泌疾病,或是長期使用類固醇,也極可能罹病,不可不慎。
延伸閱讀:87%國人維生素D不足,口服補充維生素D3,預防骨質疏鬆
根據2023年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,如果患者符合下述其中一個條件,就是極高骨折風險族群:
(1)骨密度T值低於負3.0
(2)最近12個月內發生骨鬆性骨折
(3)正在接受骨鬆症治療,仍發生骨折
(4)有多發性骨鬆性骨折
(5)正在服用會造成骨質流失的藥物並發生骨折,例如,長期使用類固醇
(6)跌倒風險高或有傷害性跌倒病史的患者
(7)FRAX®骨折風險工具評極高患者
由於骨鬆性骨折後果嚴重,而且不可改善,目前的藥物是促進骨頭生成、抵抗骨質流失等2大類。骨鬆學會秘書長戴大為說,高風險族群優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,快速提升骨密度,降低骨折風險。
圖片來源: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、孫翠鳳臉書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