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是美食天堂,美食從年頭吃到年尾,吃多了,代價是什麼?想也知,就是身材和體態愈來愈胖。

根據「世界概況」,台灣在東南亞國家是第4胖的國家,18歲以上國人有50%BMI超過24,屬於過重、肥胖,其中又以35歲以上為數最多。

台灣再這樣胖下去,國際對我們有這樣的推測:世界肥胖聯盟指出,到了2030年,台灣有超過10%的人,BMI超過30BMI大於27就是肥胖),也就是說,超過200萬人不但肥胖,而且還超過醫學對肥胖的定義。

 

美食
台灣到處都有美食,很難抵擋不吃。

 

肥胖誘發最少10種癌症

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劉燦宏提醒大家,減重除了注意飲食、運動,也要認識肥胖是一種疾病,應該找醫師諮詢,評估是否以藥物治療,並且改變行為,可是,許多人目前還是只靠飲食、運動等行為模式,容易復胖。

肥胖除了引發三高,還會誘發最少10種癌症。力安妥診所院長蔡詩力說,肥胖與乳癌、食道癌等多種癌症有關,還會增加腦中風、冠心症等風險。肥胖者如果腰圍多1吋,腰腹之間的血管就增加2公尺,會增加心臟和血管負荷。

他還說,BMI每增加5個單位,就會增加40%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。由於肥胖會影響心情,肥胖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甚至會增加55%,反觀如果能減少5~10%的體重,就能有效改善肥胖帶來的身心危害。

敦仁診所院長蕭敦仁分析一份在今年夏天進行的600人減重網路調查。他發現,民眾減重主要是為了外表,而不是為了健康。他還從調查中發現,近8成受訪者想要改變飲食、透過運動減重,滿意度分別為51.5%56%,結果不盡人意。

相信嘗試減重的人可能失敗過,變成愈減愈肥。綜合失敗的原因,主要是缺乏意志力(42.8%)、無法克制食慾(35%)、太過忙碌(32%),最後沒有成效,就放棄了。計算下來,受訪者平均減重時間是5.2個月。

 

肥胖研究學會
友華生技執行長蔡孟霖與劉燦宏、蕭敦仁、蔡詩力醫師(從左到右)呼籲大家,控制食慾,避免肥胖。

 

減重最大難題是抑制食慾

其實,減重過程中,最大的困難是抑制食慾,蕭敦仁說,過度壓抑想吃的慾望,食慾可能反撲而復胖。於是,減肥藥成為另一種選擇。

然而,減肥藥的安全性向來受到關注,食藥署核准的合法減重藥物可以抑制食慾、增加飽足感。蕭敦仁說,這項藥物在國際上市10年,沒有傳出意外事件,台灣今年核准使用,屬於自費項目。

現在距離2030年,還有7年,相信不會有人想要成為BMI超過30、那群200萬人的一分子吧。從現在開始,一起來試著抵擋美食的誘惑吧。

 

圖片來源: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、PIXABAY

 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