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們急診科臨時有2位同事確診,無法上班,我現在要調度人力,今晚會有些忙碌,不能聊了,」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祕書長陳亮甫用LINE告訴《Dr.131醫生醫》,他的醫生同事確診,必須取消原定的採訪。

這一天是陳亮甫確診,居家隔離7天之後,返回醫院上班的第3天。身為某家醫學中心急診科的總醫師,雖然他不是第一次因為同事確診而調度人力,但還是花了1個多小時,才找到同事遞補,也延後了下班時間。

時間回到510日,關心醫護人員勞動權益的陳亮甫和好幾個醫護團體到疾管署陳情,希望爭取合理護病比,為確診護理師抱病返回醫院,照顧病人,承受過重工作壓力而抗議(延伸閱讀:護理人力不足又老化?41歲~50歲成為主要人力)。

 

陳亮甫(中)和醫護團體在5月中旬到疾管署陳情,希望爭取合理護病比。

確診之後  擔心同事人力不足

沒想到,3天後,他自己也確診,在鼻塞、咳嗽、濃痰、全身虛弱無力中度過隔離期,只能靠著睡覺、休息,恢復體力。

「當急診室裡有醫護同事陸續確診,我就做好心理準備,早晚一定會中。得了就得了,現在反倒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!」他說,自己的工作環境布滿病毒,想要不感染,其實非常困難。

責任心重的他在確診當下,不是想到可以暫停工作,而是掛念急診又少了1個人手,同事會更忙碌(延伸閱讀:護理師護士公會提9項訴求,改善護理職場勞動環境)。

當疫情在4月底升溫,確診者愈來愈多,快篩陽性的民眾為了做PCR,在醫院急診室外排起長長的人龍,即使三更半夜,人潮也還沒散去,這讓本來就累得喘不過氣的醫護人員,肩上擔子更加沈重。

 

因應龐大的快篩陽性民眾到急診室做PCR,陳亮甫忙得沒有時間喝水。

因應急診人潮  沒時間喝水

「今年急診人潮是去年5月疫情爆發時的4~5倍,」陳亮甫現在回想起來,只能用「可怕」二字形容,他感覺下班之後,整個人變得呆滯,累到無法思考。

他照顧的病人量至少比平時要多2倍,排隊人潮裡除了確診者,還有急性中風、需要急救的心血管病人,他必須穿梭在急診室裡不同的隔離區,來回奔走,幫病人檢傷分類,忙得連喝水時間都沒有,有時候午飯要拖到下午34點才能吃。

那時候,指揮中心還沒設置大型篩檢站,由於急診室在去年就有PCR檢測,快篩陽性民眾求助無門,自然蜂湧而來。即使醫界呼籲不要妨礙別人的CPR(心肺急救),他們內心仍惶恐不安,急著想確認自身健康,很難阻擋在外。

 

急診醫護  遭人潮多面夾攻

可想而知,急診醫護遭到多面夾攻,面對一波波人潮,分身乏術。

他們一面忙著CPR,接聽各種詢問電話:「公司要請假,我能開診斷書嗎?」「119不載確診個案,我該怎麼辦?」,又要擔心電話占線,漏接其它科室來電,不知道護理之家送來病人、檢驗科通報,另一邊要應付不耐久候、發脾氣的民眾。

「疫情之前,我治療的急診病人大約有910個人,現在增加到10幾人,另外還有10幾個人在排隊等掛號。以往急診病人等個半小時,就能看醫生,現在至少得等3小時!」陳亮甫說出快篩陽性民眾擠到急診室,改變了既有的工作程序。

 

關心血汗醫護的陳亮甫成立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,時常為醫師勞動權益發聲。

醫護確診  影響一般治療

也因此,當急診醫護頻頻接觸確診病人,感染機率增加,確診醫護逐漸多了起來,醫療人力便跟著減少。病人乏人照顧,醫院只能關閉病房,降載醫療量能,連帶影響了需要治療的一般病人。

在此情形之下,該住院、該開刀的急診病人沒有足夠病床,只好住在急診室,本來應該快速處置病人的急診室,變成了臨時大病房,擠滿了各種病人。

 「開完盲腸炎、骨折手術的、治療肺炎的,那些住不了院的、回不了家的,一時間都以急診室為病房,直到他們情形穩定,可以出院為止,」陳亮甫列舉了幾項疾病。

 

醫生難等  病房難住

台灣實施全民健保,看病便利,舉世皆知,從來沒有發生過醫生難等、病房難住、醫療量能不足的情景,甚至得到盲腸炎的80多歲婦人,因為急診室人潮,讓她看不到醫生,住不了院,發生回家死亡的慘劇。

「疫情一來,醫療量能全都曝露在陽光下,」陳亮甫認為,血汗醫護存在已久,民眾沒有切身感受,直到醫護人員確診、隔離,人力不足,看病不如平時便利,才有深刻體會。

其實,陳亮甫就讀台大醫學系時期,就關切血汗醫護,他也是住院醫師納入「勞基法」的推手之一。這項法令改變了數十年來住院醫師沒日沒夜的工作,為他們保障工時,不受醫院壓榨,可是,也一度衝擊資方,為醫療人力憂心。

 

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舉辦年會期間,陳亮甫(右)邀請政務委員唐鳳(左)前來演講。

關心血汗醫護  成立工會

原來大學時期,他就熱衷社團活動,從中了解日後涉入的醫療環境。大四那年,他跟著學長姐參加校內的「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」,和同學一起上街頭抗議,參與社會運動,從都市更新到農村再生,種種議題燃起了他對公共事務的興趣。

為了想進一步認識公共議題,他還利用課餘,到職業工會打工,觀摩組織運作。

由於經常聽學長姐談論血汗醫護、勞資關係,卻不見解決之道,於是,他應用所見所聞,在2017年發起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,也以台大醫院實習醫師的身分,在2018年成立台大醫院企業工會,為醫護爭取勞動權益。

 

學歷:台灣大學醫學系

經歷: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祕書長、台大醫院企業工會創辦人、台大醫學院學生代表

醫療專長:急診醫學

 

 

疫情過後  血汗醫護被人遺忘

「即使醫療人員非常疲累,我相信大家會撐下去,打完這場仗,」陳亮甫認為,為了顧及全民眾健康,每個人會憑著毅力,努力走完全程。

只是,當疫情結束,人們回到看病便利的日子,還有誰會記得醫護的辛勞和付出?他好奇問著。

 

圖片來源:Dr.131醫生醫、陳亮甫醫師

 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