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癌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症,台灣在2019年有14856名女性得到乳癌,平均每12名女性就有1人罹病,有近3000人死亡,是女性癌症死亡排行榜的第2名。

擔任乳癌衛教大使的台北電影獎影后許瑋甯回憶,27歲那年,發現胸部有個小硬塊,誤以為是乳癌,檢查之後,發現是荷爾蒙失調所引起。這個發現提醒她要注意身體,如今她會定期做健康檢查,也呼籲女性要參加國健署的乳癌篩檢。

許瑋甯今天參加台灣乳房醫學會、台灣年輕病友協會、國健署舉辦的乳癌衛教活動。她提到27歲那年,自己摸到胸部有一個綠豆大小的硬塊,雖然不會疼痛,卻緊張得食不下嚥,1週之內趕緊去醫院檢查。

 

荷爾蒙失調引發胸部硬塊

她回憶當時想了解原因,便上網搜尋資料,懷疑可能是飲食引起。在等待檢查報告的那段時間,幾乎什麼都不敢吃,連吃魚都會擔心;她又聽人家說,不能摸它,免得會變大,感到焦慮。幸好檢查發現,是荷爾蒙失調引起,才放下心中大石。

「我摸到硬塊的時候,不敢告訴媽媽,是一個阿姨陪我去檢查,」她說出不希望媽媽擔心的原因。所幸經由醫師解說,才知道那是經期前的生理反應,到下一次經期之前,小硬塊就自動消失了。

「那時我沒有害怕到哭,只是被乳房攝影的機器,夾得痛到哭出來!」她說。

經過這次事件,許瑋甯很重視自己的健康,從此,她定期做健檢,不到40歲,就會每2年做一次健檢。

其實,許瑋甯從小就有健康意識。小學3年級開始,媽媽就教導她要注意乳房外形,觀察是否有分泌物或是疼痛,而媽媽的知識則來自外婆。

 

乳癌衛教大使許瑋甯
乳癌衛教大使許瑋甯(左二)與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(左一)、乳癌病友Tracy(右二)、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提醒女性篩檢乳房。

 

許瑋甯家族教導衛教知識

原來她的家族可比「女人國」,家中4代有20多名女性,衛教知識一代傳一代,如同母雞帶小雞般教導。

她表示,女性一定要常常照鏡子,觀察乳房外形是否有異,平時要自己觸摸,應該多利用政府的免費篩檢。倘若以後自己不幸罹患,她一定會參考醫師建議,選擇適當治療。

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也以自身例子,提醒女性接受定期篩檢。她知道自己有乳房良性纖維瘤,每到生日的4月,就會接受檢查,再隔半年,10月分做第2次檢查,降低罹病風險。

身為乳癌高風險族群,她不但注意飲食、運動,也學著調適壓力。有時候,醫師告訴她,乳房纖維瘤增加,原來是工作壓力變得沈重,因此,她必須學習放鬆心情。

 

雙標靶治療降乳癌復發率

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,隨著乳癌治療進步,整體的5年存活率已經達到9成,病人要積極面對,接受治療。由於現在透過早期術前輔助治療,可以縮小腫瘤,儘量保留乳房,也可以藉由腫瘤對藥物的反應,提升存活率。

他還說,癌細胞轉移到淋巴結的病人,術前使用一種標靶藥物之外,還可以再增加一項,採取「雙標靶治療」。

根據最新國外長達8年的大型臨床試驗研究,高復發病人可以降低23%復發率或死亡風險,而在早期乳癌轉移淋巴結的病人,雙標靶治療能有效降低28%的復發率或死亡風險,跟過去相比,有極大幫助。

 

圖片來源:Dr.131醫生醫、台灣乳房醫學會

 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