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來最熱門的藥品新聞莫過止痛藥普拿疼缺貨,連鎖藥局限量銷售的消息。

前陣子,行政院長蘇貞昌談到重啟小三通,大陸人可能會來台搶藥,尤其是防疫所需的止痛藥。由於大陸缺少退燒止痛藥布洛芬,引發大家關注有類似藥效的普拿疼,傳出有人囤貨,準備寄往大陸,導致台灣缺貨。

其實,普拿疼不是現在才缺,去年5月下旬,施打疫苗的人增加,大家擔心施打後的副作用,開始大量購買普拿疼,6月便出現缺貨。

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觀察,這一年多來,普拿疼缺貨並沒有改善,直到今年10月,藥廠供貨量增加,不過,11月中下旬之後,因為呼吸道融合病毒、A型流感等免疫負債因素,用藥量上升,又出現缺貨。

「普拿疼名氣大到連張上淳、柯文哲都在記者會上提及,當成止痛藥代名詞!」她認為,名人效應下,搶購普拿疼的人更多了,加上藥廠大做廣告,名聲深植民心,成為首選止痛藥,疫情期間,才會造成大缺貨。

她說,現在缺貨的不只普拿疼,GSK生產的消炎用藥安滅菌也缺,另一種複方抗生素「諾快寧」也供貨不穩。受健保砍藥價影響,治療高血壓的普心寧、心律不整的思特來等原廠藥退出台灣市場,需要國內藥廠接手生產。

她回憶過去一項名為「寬心」的心臟病原廠藥退出台灣市場,國內藥廠來不及接手生產,使得藥局缺貨一個半月。

 

藥品回收
食藥署應該設立缺藥監測中心,及早因應缺藥危機。

 

食藥署應設立缺藥監測中心

「食藥署應該重視缺藥問題,及早設立缺藥監測中心,規畫國內藥廠接手的步調,避免發生缺藥危機,」沈采穎表示,美國政府在10多年前就開始預防缺藥後遺性,設置監測機制,只要發現藥品庫存量不到6個月,就會擬定替代方案。

由於國內藥廠具世界級PIC/S和GMP認證,製藥水準不輸國際大廠,即使原廠藥不足或退出台灣市場,只要能引進原料,就可以接手生產。以止痛藥普拿疼為例,使用乙醯胺酚製藥,就能夠替代普拿疼。

缺藥問題除了與藥廠供貨不足、原廠藥離開台灣市場有關之外,健保給付砍價是另一項主要因素。

 

健保每粒給付僅0.16元的氧化鎂缺貨

台南市藥劑生公會理事長李年豐就說,物價不斷上漲,健保總額年年提高,藥價給付卻是年年砍,例如,胃藥氧化鎂的健保價被砍到每粒只剩0.16元,這個價錢還要支付運費和員工薪水,藥廠沒有利潤,根本是做功德。

「氧化鎂目前也缺貨,台灣只有榮民製藥廠一家藥廠生產,醫生只好用其他胃藥,替代上場,」沈采穎表示,因為健保給付太低,藥廠能買的原料有限,製作排程必然會以利潤者優先,長久以往,未來可能連氧化鎂的影子都看不到了。

「健保藥價給付制度需要適度調整,」李年豐認為,如果健保停止給付回收量高的藥品,降低保費,改為民眾付費購藥,不僅能解決藥品浪費,藥廠可以獲得合理利潤,添購設備,聘用高級人才,提升製藥水準,接替生產斷貨的原廠藥。

這項改由民眾付費買藥的想法具有創意,可是,顧及疾病多元性和藥品銷售費用差距,未必容易實行,看來健保署該思索藥價調整的方案。

 

圖片來源:普拿疼網站、Pixabay

 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