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生治療癌症病人,如果一味專注於用藥、殺死癌細胞,忽略病人的感受與治療副作用,可能會影響他們的生命。彰濱秀傳癌醫中心院長張正雄治療癌症,視病人為中心,以存活率達到國際水準為目標(延伸閱讀:健保給付華氏巨球白血症,病人省400萬元藥費,治療與國際同步)。

30年前,張正雄是彰化縣第一位專職研究、治療成人血液腫瘤的醫生。他累積看診經驗,擅長治療骨髓瘤、淋巴瘤、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與部分實體腫瘤。

他認為,治療癌症病人固然要遵循相關醫療指引,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病人需求,全面關懷他們的身心靈。

 

彰濱秀傳癌醫中心院長張正雄(右四)率領團隊,大家手拿弓箭,象徵要向癌細胞宣戰。

 

血液腫瘤科是看什麼的?

1.貧血

2.白血病

3.紫斑症

4.骨髓有關疾病

5.淋巴腫瘤

6.何杰金氏病

7.血液凝固疾病

 

血液腫瘤如何治療?

張正雄回憶16年前,一名60歲的大腸癌病人,經過一次手術,後來因為胃癌合併淋巴轉移,接受二度手術,同時又有肝硬化問題,術後接受多次化療,體重只剩不到30公斤(延伸閱讀:健保給付819萬元CAR-T免疫細胞治療,血癌存活率從2%提高到40%)。

因為醫生要病人繼續接受化療,他十分痛苦,快要活不下去了,轉而來找張正雄,尋求第二意見和其他療法(延伸閱讀:當醫生罹患血癌和淋巴癌,花蓮慈濟開啟東部首例CAR-T治療)。

張正雄見他因為化療產生嚴重副作用,研判使用化療抑制胃癌復發,效果不大,贊成他暫停治療,回家休養。2個月之後,他的免疫力與體力逐漸恢復,癌症沒有復發,至今76歲,仍然健在,而且定期回診。

 

醫療專長:

8、9成的多發性骨髓瘤病人存活超過10

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存活時間增加到10幾年

4~6成淋巴瘤病人中位存活期超過5

治療優勢:

以病人為中心

以存活率達到國際水準為目標

 

血液腫瘤病人存活期達國際水準

「我以全人身心靈角度,看待癌症治療,」中醫系畢業的張正雄表示,自己中西醫並學,加上持續吸收國際醫療新知,可以使用新的治療方式幫助病人(延伸閱讀:台大醫院:台灣第一例以CAR-T治癒兒童血癌)。

例如,他幫助89成的多發性骨髓瘤病人存活超過10年,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也延長存活時間,從以往的3~5年增加到10幾年。

「癌症治療成效要視整體病人存活期而論,不能單看少數個案,」他表示。以淋巴瘤為例,類型複雜,多達560種,台灣有4成患者屬於瀰漫性大細胞淋巴瘤,經他治療,4~6成病人的中位存活期可以超過5年,與國際相近。

張正雄表示,拜藥物進步之賜,治療方法跟上國際,更能幫助病人。以全球第一個標靶藥--基利克(Glivec)為例,這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用藥,白血球數量可以迅速恢復正常,這項新藥在20015月登上《TIME》雜誌封面,被譽為「獵癌狙擊手」,也成為他治病的利器(延伸閱讀:秀傳醫療體系走過51年,憑什麼獲國際評選名列台灣最佳醫院?)。

張正雄是彰化縣第一位專門治療成人血液腫瘤的醫生。

 

建立彰化地區血液腫瘤治療團隊

時光回到1980年代,癌症開始成為台灣人第一大死因,中部專門治療成人癌症的血液腫瘤科醫師屈指可數。

在彰化基督教醫院擔任住院醫師的張正雄到台大醫院受訓1年,於1991年返院,開始治療成人的血液腫瘤。當時由於彰化地區缺少血液腫瘤科醫師,所以,他必須熟悉各類血液腫瘤疾病的內科治療,促使他大量學習。

 

張正雄為彰濱秀傳醫院建立癌症治療的特色醫療,受到當地民眾信任。

 

病人信任張正雄院長評價高   

「當時治療血癌病人,是一項挑戰,」他說。院方鼓勵他充實醫療知識,派他到美國密西根大學附設醫院進修,為了顧及診療工作,後來只能多次短期赴國外短期受訓,參加會議學習,吸收國際新知。

就在這樣的機緣下,他了解到國際上癌症新藥的臨床試驗的趨勢。他自忖可以藉此為病人帶來希望,便在2000年之前,在彰基建立臨床試驗中心,不僅是彰化最早推行,也是台灣早期就參與新藥試驗的醫師。2005年,他還通過美國認證,名列台灣第一批臨床試驗主持人。

 

學歷:

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

經歷:

彰化基督教醫院副院長、鹿基醫院院長

 

 

參與150個新藥臨床試驗

20多年來,我參與了將近150個臨床試驗!」他表示,這樣的成績在台灣的血液腫瘤科領域名列前茅。

這些年來,已有不少醫院紛紛參加國際藥廠的「多國多中心臨床試驗計畫」,與英、美、德等先進國家同步執行,顯示台灣醫療水準不輸國際。

張正雄也因為在美國進修,將癌症診療品質認證醫院制度引進台灣,參與國衛院認證計畫多年,和醫界一起努力提升台灣整體的癌症診療品質。

他認為,台灣醫院大多聚集在都會區,醫藥費又低廉,有些藥品甚至比大陸便宜,適合在未來疫情減緩後,推展國際醫療,鼓勵海外病人來台診療。

 

圖片來源張正雄院長

 
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