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台至今已經有595間長照機構和養護中心發生群聚感染、4407名住民和工作人具確診。根據部立花蓮醫院護理之家的經驗,及時提供抗病毒藥物,沒有人死亡,醫師則認為,默沙東Molnupiravir比輝瑞的Paxlovid更適合機構住民。
台北市立浩然敬老院在5月14日傳出院內感染事件,根據《蘋果日報》報導,4月底開始有員工身體不適,即使院方密切注意住民身體,仍有長者在5月1日感染,進而引發群聚感染。
截至5月13日,浩然敬老院內共有126人確診,其中,77人是長者住民,除了3人死亡,7人在醫院治療,其餘67人在院內居家照護,以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。
無獨有偶,新北市三峽一家養護中心也在同一天傳出群聚感染,院內58位住民和工作人員,發現52人確診、3人死亡,確診率超過9成,目前機構住民及人員都在隔離。
由於長照機構的住民年邁,疫情嚴峻期間,他們的健康是衛生單位關注的焦點。

長者確診情形會影響死亡人數,長照機構群聚感染事件因而受醫界重視。
保護老者首要任務 刻不容緩
「保護老者是目前第一要務,否則死亡率飆高,會拖垮醫療系統,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感染科主任呂嘉峰表示,長照機構住民因為高齡、有慢性病,比一般人容易發生中重症、死亡,需要保護。
他在4月初的《醫療苦行中的快意人生》影片,以香港、上海為例,說明長照機構確診,攸關一個地區的死亡人數和死亡率。
他表示,3月中旬,香港已經有91%的長照機構發生院內感染,波及31%住民,造成死亡人數大增;上海長照機構住民感染,造成醫療體系混亂。
「20歲不到的人,死亡率小於0.1%,可是,70歲以上的死亡率卻提高到7~8%,」呂嘉峰分析,一旦長者病情加重、住院,勢必占用醫療資源,並且會增加醫護感染機率。

長照機構的長者有慢性病,加上高齡,健康狀況本來就不好,一旦確診,要立即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。
花蓮醫院護理之家完整接種疫苗 仍舊群聚感染
回顧4月中旬,部立花蓮醫院附設護理之家出現群聚感染,79位住民有76位確診。根據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的臉書,94%的住民完整接種疫苗,確診者使用抗病毒藥物。經過近一個月追蹤,除了2人重症、4人中症,沒有死亡,其他70人輕症或無症狀。
「住民平均年齡是76.7歲,而且100%有多重共病,但是,如果能打滿疫苗,及時提供抗病毒藥,以花蓮護理之家來說,仍能讓損害降到最低,」王必勝認為,這就是「減災」的方法。
無症狀確診員工 照顧確診長者
長照機構發生群聚感染,員工需要定期快篩,假使有人確診,工作人力短缺,長者就乏人照顧。
「令人感動的是,18位無症狀的確診護理師、照服員、清潔員,基於責任感,即使自己是病人,自願以院為家,留下來繼續照顧病人,」王必勝說,花蓮護理之家當時將近8成員工確診,人力極度缺乏,多虧員工的愛心。
殷鑑不遠,浩然敬老院緊急應變,經由中央同意,召回23位輕症或無症狀染疫員工,照顧確診住民,並提供食宿,未來也將發放防疫獎勵金。

指揮中心加購口服抗病毒藥,圖中的Molnupiravir可用來管灌,適合長照機構的住民。
口服抗病毒藥降重症 降死亡
「口服抗病毒藥是降低重症、死亡的利器,」呂嘉峰在《醫療苦行中的快意人生》影片說道。
他認為,花蓮護理之家住民確診2~3天內,提供Molnupiravir的做法相當正確。由於機構住民使用鼻胃管,Molnupiravir適合管灌,另一種口服藥Paxlovid不能切半、磨粉,就不適合。
機構住民平時需要服藥,他說,與Paxlovid相較,Molnupiravir發生藥物交互作用的機率較低,適合肝腎功能不全的病人,而Paxlovid和高血脂藥、抗心律不整藥物較容易交互影響,醫師和藥師會視病情開藥。
指揮中心採購的70萬劑Paxlovid,庫存量近55萬劑,Molnupiravir在5月初也有加購,不久將會抵台。
圖片來源:Unsplash、Photo AC、默沙東藥廠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