確診人數愈來愈多,醫護人員的痛苦指數愈來愈高。
支持醫護人員的民眾在《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》發聲,以「醫療量能緊繃,搶救第一線醫護人員」為提案,希望政府重視,目前已經超過2100人附議,登上熱門類別。
提案人針對疫情大爆發以來,醫院忽略醫護人員的身心壓力、確診抱病上班、防疫津貼打折等現況,提出4項改善之道。
醫護確診不上班 防疫津貼擴大透明化
一,醫護確診不上班:請相關單位發函要求各級醫療院所,不得要求醫護人員因照顧新冠肺炎患者而確診,以致需要居家隔離、居家照護,以「個人因素確診」等原因,要求醫護人員挪用特休、自假方式休息,應從優給予公假、防疫假等。
二,防疫津貼擴大透明化:請衛福部設立專責津貼處理單位,每月一次將防疫津貼直接匯入護理人員帳戶,確保流程簡化、透明化,減少雙方來往行政流程,建立申訴管道,保障前線醫護人力得到最實質保障,且不得要求醫療院所限制申請防疫津貼人數。

支持醫護人員的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,爭取醫護權益,已經有超過2100人附議。
設立醫護旅館 提供醫護諮商輔導
三,設立醫護旅館:請衛福部責成全國縣市政府提供醫護旅館,比照台北市醫護加油棧,讓第一線醫療照護人員下班後有住宿空間,避免回家將病毒傳給家人,降低疫情擴散風險。
四,提供醫護諮商輔導:新冠肺炎已持續兩年之久,全台醫護人員身心俱疲,照護壓力負擔加劇,需有適當心理輔導資源介入,提供醫護人員情緒抒壓窗口,提供心理輔導管道。
提案人認為,沒有醫護人員確診之後,還願意出勤上班。可是,他看到許多確診醫護身心俱疲,卻在染疫後,還要配戴N95、穿防護衣,照顧確診病人。
醫護確診後工作 同事人心惶惶
由於染疫醫護在醫院裡的飲食、上廁所等生活需求,醫院並沒有提出配套措施,同事擔心遭到感染,人心惶惶,影響工作士氣。
提案人表示,疫情爆發至今2年,無論是醫療照護、居家檢疫所、機場檢疫、施打新冠疫苗,都有一大群護理人員犧牲奉獻。當醫療量能崩潰,護理人員需要大眾、公部門支持,不需要「辛苦了!」的勉勵話語。
他還說預料,如果沒有實質的福利及保障,將會有愈來愈多第一線醫護倒下,選擇離開醫療體系。
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和醫護人員到疾管署抗議,認為政府忽視醫護人員的安全保障和工作權益。
醫護冒染疫風險 醫院扣除20%防疫津貼
這項提案引起20多人留言,不少人是醫護人員,他們寫下親身經歷,控訴醫院不關心他們。
「太過分了!」一位台中市的護理師說,醫院護理部要求他們從重症專責津貼扣除20%給行政、總務、清潔人員,他們沒有照顧病人,衛福部額外發給醫院防疫津貼,每人每季都會領到,怎麼可以拿走護理師的血汗錢!
一名專責病房護理師表示,他每天要為病人翻身、灌食、換尿布,如果有同事被匡列隔離,人手不夠,護病比會變成1:12。他每次進入病房,全身就濕透,還有民眾一邊說「辛苦了,」幾分鐘後開始罵人,他不想再「共體時艱。」

醫護人員面對確診病人,可能會染疾。他們不滿醫院扣除他們辛苦賺來的防疫津貼,挪作他用。
自稱「命苦的護理師」則留言,醫護人員接觸確診者而感染,醫院卻沒有安排妥善的隔離照護,不負責任,令他心寒。現在人力已經吃緊,依舊要開病房,對護理人員說「辛苦了,」沒有意義,他只需要實質福利和保障。
這項提案60天內需要有5000人附議,5月10日刊登以來,4天就有超過2000人附議,通過機率看來很高。
圖片來源:Dr.131醫生醫、Unsplash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