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長這麼醜,有機會當足球員嗎?」患有唇腭裂的10歲越南兒童阮文明德這樣問著媽媽。
他曾經在越南鄉下的醫院接受3次手術,但是,效果都不好,不僅疤痕明顯,還有嚴重的暴牙。他因為自己的外觀和同學不一樣,在學校被嘲笑,氣得暴力回報,常常跟人打架,流血受傷。
幸好阮文明德今年12月遇到長庚醫院顱顏中心,前往越南示範手術,他接受牙床植骨、前顎骨後縮手術,2小時後,變得英俊許多。他很喜歡踢足球,開始擁有自信,正朝向國家足球隊運動員的夢想前進。
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和長庚醫院顱顏中心在12月4日至10日到越南河內國家兒童醫院、胡志明市立口腔醫院,示範顱顏手術,一共為56名顱顏病人完成手術,幫助他們重獲新生,還捐贈140付唇腭裂專用鼻模,深化台灣越南醫療交流。
擔任醫療團團長的桃園長庚醫院羅綸洲醫師表示,他們在河內示範難度很高的正顎手術,越南國家兒童醫院第一次進行這樣的手術,手術時間長達6至8小時,需要許多精密的手術器械及設備,過程順利成功。

越南兒童阮文明德(左)經由長庚醫院手術,變得英俊起來。
揮別不堪外表 重新擁有人生
一位接受唇裂修補手術的男嬰陳文德,只有6個月大,患有唇裂及小耳症。媽媽說,自己是單親媽媽,以賣早餐為生,生下顱顏缺陷的兒子,讓她頓時陷入恐懼,不知所措。
幸好她在網路上找到國家兒童醫院的資料,經由引介,接受台灣醫療團隊的示範手術。兒子手術後,換得一張全新的臉,幫助她的孩子開啟新的人生。
這項名為「用愛彌補:2022越南顱顏醫療團隊培力計畫」是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和長庚醫院顱顏中心的醫護及相關人員組成,還有德國籍外科醫師隆尼克(Daniel Lonic)、外科醫師盧夫百(Dr. Denys Loeffelbein)、日本外科醫師服部貴続,一共16人。

6個月大的越南男嬰陳文德(左)接受手術之後,上唇完全閉合。
24年服務2707名顱顏越南患者 培育19名種子醫療人員
從1998年起,羅慧夫基金會和長庚醫院就在越南展開顱顏醫療援助計畫,至今已培訓了19名越南顱顏種子醫療人員,完成16次義診,幫助了當地2707名患者接受手術、語言治療,還捐贈唇腭裂手術器械、語言治療設備和防疫物資。
趁著疫情趨緩,睽違3年之後,他們再次回到越南,協助河內國家兒童醫院、胡志明市立口腔醫院,成為越南全國最具規模的顱顏醫療中心。
越南河內國家兒童醫院院長陳明典就說,院方治療唇腭裂的技術來自台灣,不僅培訓該院年輕醫療人員,也贊助當地患者的唇腭裂手術及醫療費用,幫助越南貧困患者。
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表示,除了越南,他們也協助菲律賓、柬埔寨、印尼、巴基斯坦、蒙古國、中國、巴西成立顱顏醫療團隊,幫助全球貧困顱顏患者獲得完善治療照護。

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和長庚醫院顱顏中心到越南示範顱顏手術,展現醫療實力。
圖片來源:羅慧夫顱顏基金會
⇩⇩⇩⇩⇩⇩按讚訂閱看更多⇩⇩⇩⇩⇩⇩